胆囊结石、胆囊炎疾病发生和多类因素存在关联性。任意一个影响胆固醇和胆汁浓度比例的原因以及引起胆汁淤滞的因素均有可能诱发。从主要发生因素来看,长时间高脂肪饮食、肥胖、女性受到机体激素影响、地区种族居民、二型糖尿病、长时间肠外营养高血脂症、胃切除或者胃吻合术后、肝硬化等,均会引起胆结石发生。一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的习惯,这样都导致人体患有了结石病的概率越来越多了,除了要积极的治疗外,大家还要做好日常的预防,比如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方面的调理,这样对于病症的恢复都可以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饮食禁忌
1.忌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胆固醇代谢需在肝脏完成,一旦代谢效果不佳,其剩余部分极易变为结石形成的重要原料。在日常生活中,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主要有动物的肝脏、河鲜及鸡蛋等。所以,在治疗期间,因当少用或不用此类食物。
2.忌食用刺激性食物。
大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胆囊,从而分泌出大量的胆汁,进而出现我们熟悉的症状“腹痛”。相信这一点对大多数人是同一个道理,尤其是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患者更应当注意忌口,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用清淡,营养均衡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刺激性食物有:辣椒、花椒、酒水等,它们能够促使肠道内分泌物增多,从而促使腹部绞痛明显。所以,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出现,我们应当禁食此类食物。
3.忌食脂肪较高的食物。
食用脂肪较高的食物包括肥肉、炸类食物、猪油、奶油等。一旦患者服用脂肪较高的食物,易出现腹部绞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尤其在饱餐后的晚上或清晨。这对患者治疗是相当不利的,因此医生一般建议患者每日脂肪摄入量应当控制在40-50克之间。
4.忌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就意味着胆囊需分泌出大量胆汁,而胆汁分泌过多则使得胆囊内部抽搐,患者能够明显感受到胆囊对患者的“抗议”。因此强调患有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的患者应当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每餐饮食用量,不要大吃大喝。
饮食注意事项
1.适宜食用的食物
(1)低脂肪、低蛋白。
食物中属于低脂肪、低蛋白的主要是瘦肉、蛋、奶以及一些水果蔬菜等。但是,在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且征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患者可食用消化性的食物或者粥一类的半流食。
(2)清淡。
患者平日进食应当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进食消化性食物以及促进消化的饮料,如乳酸菌等。这些都能刺激胆囊分泌胆汁对蛋白质进行消化。尤其是对于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后的患者。此时患者胆囊内胆汁难以顺利进入胆囊,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患者及家属应当注重饮食清淡,同时保证营养均衡。
2.饮食护理
(1)饮食安排要求具有规律性,不可暴饮暴食,应当定时、定量食用食物。少食多餐,主要顾及到大量胆汁分泌会给患者胆囊带来负担,从而出现腹痛等症状。
(2)饮食结构方面,应当做好饮食结构合理。注意脂肪和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谨遵医嘱,不宜食用过多。尽量食用萝卜、青菜、豆类、豆浆等食物,其中,蔬菜类食物由于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能够促进胆汁消化作用。
3.长期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三餐定时,保证营养均衡,空腹患者可以明显感觉到当自身处于饥饿状态时,胃部会出现泛酸水、胆囊抽搐等症状,从而促使大量胆汁积淀,最终成为胆泥,所以我们强调注重三餐,保证营养均衡。同时,对三餐饮食,我们应当注重早餐、不可空腹、营养均衡,午餐需吃饱,晚餐可适当减少饭量。
胆囊结石通常伴有胆囊炎,这种常见胆肠疾病,主要诱导因素与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合理有极大关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胆囊结石、胆囊炎饮食注意事项,应当做好饮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