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是肺内异常生长形成的一种病灶,在X线片或CT扫描图片上表现为点状或结节状影。肺结节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一些成年人,在接受胸部X光检查或CT扫描时可发现肺结节。肺结节,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单发与多发性病灶,可发生在一侧肺或两侧肺内。
大多数病人的肺结节是良性的,或者说是非癌性,不需要进行治疗,同时非癌性肺结节也不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肺结节才会有肺癌的征兆。大部分情况下,肺结节都是呈现出良性的,包括感染和瘢痕形成的肺部结节。肿瘤是肺部细胞的异常生长早期可形成肺结节。
当肺部感染或疾病导致肺组织发炎时,会形成一小团细胞,即肉芽肿。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的发展,肉芽肿会在肺部中发生钙化或硬化,从而造成非癌性肺结节。
而造成非癌性肺结节的发生,还包括其他原因:(1)疤痕组织。(2)呼吸系统感染,如肺结核等。(3)真菌感染,如组织胞浆菌病。(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结节病。(5)空气刺激物或污染物。
任何人肺部都又可能出现肺结节,但是在一些条件的影响下,就可能造成肺部结节病变成为癌症情况。造成癌症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长期接触过石棉、氡或二手烟。(2)接受胸部放射治疗。(3)有恶性肿瘤家族史。(4)曾经或现在是吸烟者。(5)年龄超过65岁。
通常情况下,小肺结节很少引起症状。但若气道内出现肺结节,则可能导致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症状。除此之外,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提示早期肺癌可能的迹象,即尚未扩散到肺部外的癌症迹象。如果出现肺结节,且同时并发以下几种情况,就需要注意了:(1)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喘息。(2)呼吸道感染反复出现,如支气管炎或肺炎等。(3)食欲不振和不明原因体重减轻。(4)声音嘶哑。(5)疲劳。(6)慢性咳嗽或咯血。(7)胸痛。
在术前或其他诊疗目的做准备前,大多数病人都会进行影像学检查,用以检查观察肺结节的具体情况。若检查显示出有肺结节,医生会建议,在6至12月左右的时间,再进行一次CT扫描进行复查。在两年监测期内保持相同大小的结节不太可能是肺癌。如果结节较大,即大于12毫米,或者出现生长情况,医生则会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而进一步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PET扫描,即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扫描使用安全的可注射放射性化学物质和成像设备来检测器官中的患病细胞。(2)CT扫描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于肺外围的结节,通常情况下,医生会选择CT图像,引导细针穿过皮肤并进入肺部进行检查。这种穿刺活检的方式,能够直接从结节中采集组织样本,检查样本中的异常细胞。(3)支气管镜检查:病人服用镇静剂后,医生会将支气管镜,也就是一根细管子,穿过病人的喉咙进入到肺部,而在使用显微镜末端的一个微型手术器械,从结节中剪取组织样本,之后,实验室会对这个活组织检查样本进行分析,查看其中的异常细胞。此外,低剂量胸部CT,在肺结节的检查中,其具有较好的检查效果。那么,什么是低剂量胸部CT呢?
所谓低剂量胸部CT,其实就是使用较小的放射线剂量总量,进行肺CT检查。通常在对肺脏进行CT检查的时候,使用的放射线的剂量与影像图片的清晰度呈正比,如果对于肺脏需要看得比较详细、清晰的时候,需要采用高分辨率CT,可将肺脏进行更多的分层,但所需要使用的放射线剂量也较高。当需要肺脏分层面不需要较为细致的时候,使用的放射线总剂量也相对偏少。所以在使用放射线进行检查的时候,清晰度与放射线造成的危害相互矛盾。所以,在进行肺的体检过程中,特别是初筛肺癌的时候,一般会选择低剂量CT检查,用以达到初步的判断目的,不需要使用过高的放射线剂量就能够观察肺上的小病灶,特别是小结节,没有必要进一步详细区分。
低剂量CT使用的放射线剂量,一般是高分辨率CT放射线剂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大多数人在进行肺部CT检查时,采用的放射线剂量都是胸片的100倍左右,部分人甚至更高。在进行普通的胸片拍摄时,机体受到的辐射剂量相当于日常生活状态下受到自然界辐射剂量的1.5倍,但高分辨率CT总的辐射剂量为胸片的200-300倍,而低剂量CT只有几十倍。因此,低剂量CT造成的辐射危害较小,不但能用于初期对肺部结节的判断,评估小结节的病灶程度,还能用于常规的肺癌体检筛查。
小的非癌性肺结节通常不需要治疗,如果有感染,则需要治疗,可采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如果结节生长,引起问题或癌变,则需要手术;在极少数情况下,非癌性肺结节可能会压迫或阻塞气道,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便再次通畅呼吸道。而切除非癌性和癌性肺结节的外科手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开胸术:通过肋骨之间的较大切口切除肺结节,位于肩胛骨下方,手术后的几天内,一根管子会从胸部排出多余的液体。(2)视频辅助胸外科手术: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几个小胸部切口插入胸腔镜和微型手术器械,根据影像图像信息来进行结节的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