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外科创伤的分类、诊断和护理

时间 :2024-02-28 作者 :李君 来源:山东郓城黄泥冈镇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1.什么是外科创伤?

外科创伤是指外界因素引起的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破坏。外科创伤在急诊外科中很常见,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外科创伤如何分类?

按照创伤部位进行分类,如头颅创伤、胸腹创伤、四肢创伤等

按照创伤性质进行分类,如钝性创伤、锐性创伤、热力创伤等

按照创伤程度进行分类,如轻度创伤、中度创伤、重度创伤等

按照创伤时间进行分类,如新鲜创伤、旧创伤、复发创伤等

按照创伤范围进行分类,如局部创伤、多发创伤、全身创伤等

不同类型的外科创伤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因此正确地分类外科创伤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诊断和护理计划。

3.外科创伤如何诊断?

外科创伤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病史:了解创伤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方式、部位、程度、症状等,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等,以评估创伤的严重性和可能的并发症。

体格检查:对创伤部位进行全面的诊察,以判断创伤的性质、范围、深度、有无感染、出血、休克等,以及创伤对周围组织或器官的影响。

辅助检查:根据创伤的部位和性质,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方法,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内镜检查、微生物检查等,以进一步确定创伤的病理变化和诊断依据。

4.外科创伤如何护理?

外科创伤的护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止血:对于出血的创伤,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压迫止血、止血带、止血钳、止血剂等,以防止失血过多导致休克或死亡。

清创:对于开放性创伤,应尽快进行清创,如清除创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污染物等,以防止感染或坏疽的发生。

包扎:对于清创后的创伤,应适当地进行包扎,如选择合适的敷料、消毒剂、止血剂等,以保护创口,促进愈合,防止感染或出血的复发。

防感染:对于有感染风险的创伤,应及时给予预防性的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以抑制或杀灭创口内的细菌或其他微生物,防止感染的发展或扩散。

促愈合:对于愈合缓慢的创伤,应适当地促进创口的愈合,如选择合适的愈合剂、生长因子、干细胞等,以刺激或增强创口的血液供应、细胞增殖、基质合成等,加速创口的修复或重建。

功能恢复:对于影响功能的创伤,应尽早地进行功能恢复,如选择合适的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等,以恢复或改善创伤部位的活动度、力量、协调性、感觉等,减少或消除创伤的后遗症。

5.外科创伤的护理要点

快速评估创伤的严重程度,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创伤,如气胸、腹腔出血、颅内出血等

严密监测创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如休克、感染、呼吸衰竭等

细致观察创伤部位的变化,如创口的颜色、温度、分泌物、愈合情况等,及时调整和更换敷料,防止感染或坏疽的发生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手术、药物、输血、换液等,按时给予创伤患者所需的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努力促进创伤患者的心理康复,如提供安慰、鼓励、支持等,以减轻创伤患者的痛苦、恐惧、焦虑等,增强创伤患者的信心、希望

6.外科创伤的常见并发症

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创伤导致的大量失血或组织损伤,引起的全身性低灌注和组织缺氧的综合征。临床表现:皮肤苍白、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意识障碍等。护理措施:立即止血、保暖、扶正、输血、补液、抗休克药物等。

感染:是指由于创伤导致的创口或内脏的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侵入,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的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创口红肿、热痛、分泌物增多、脓液或坏死物形成、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护理措施:清创、引流、换药、抗生素或其他抗感染药物等。

创伤性肺炎:是指由于创伤导致的胸部或呼吸道的损伤,引起的肺部的炎症或感染。临床表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发热、气促、肺部啰音等。护理措施:吸氧、雾化、拍背、排痰、抗生素或其他抗感染药物等。

创伤性脑水肿:是指由于创伤导致的颅内或脑部的损伤,引起的脑组织的水肿或水分积聚。临床表现:头痛、呕吐、眩晕、意识障碍、瞳孔改变、肢体瘫痪等。护理措施:卧床休息、抬高头部、降低颅内压、利尿、脱水、抗炎、神经营养等。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