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哇”,一记哭声宛如破晓的晨钟,清脆而响亮,瞬间划破了黎明前夜空的寂静。一个粉粉嫩嫩的宝宝出生了,一家人喜气盈盈,沉浸在新生命的喜悦之中。
然而,对新手父母而言,孩子的诞生,除了带来欣喜以外,迎接他们的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他们需要开始学习如何照顾这个脆弱的小生命,为他(她)提供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十个宝宝九个黄”,民间的这一说法很是生动地描述着新手父母进行育婴这个养成游戏时,通常都要遇到的第一个关卡。
眼看着出生时白白、粉粉的孩儿,小脸蛋开始变黄了,眼珠子也有点,紧接着,脖子呀,身上呀,小手小脚都开始变成黄黄的,像是丢进染缸里染了一遍的布似的。嗯,这个情况呀,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新生儿黄疸”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由于胆红素这个家伙,在宝宝体内代谢的情况没能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引起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情况。一般来说,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特殊处理的,它单纯因为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生后2~3天出现,生后一周左右达到高峰,10天左右就慢慢消退啦,是不需要处理的。需要处理的是病理性黄疸。那什么是病理性黄疸呢?(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好了,上面的这段你也别太纠结,说人话就是:宝宝出生后很快就开始出现皮肤、巩膜等变黄的情况,或者变黄的速度非常快(昨天还像薄薄地扑了层黄色的散粉,今天就变成个金黄金黄的小黄人了),又或者,看着宝宝的黄皮肤好不容易慢慢变白了,没个两天,又变黄了,这些个情况,都极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当然了,判断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是门专业的技能,我们作为爸爸妈妈,在宝宝出现黄疸之后,定期带到医院进行检查,持续地做好监测,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新生儿黄疸,除了粉白粉白的宝宝变成了个小黄人,不那么piu亮以外,有什么危害吗,咱爸妈也不是那么颜控,黄就黄一点呗,证明咱们的的确确是龙的传人呀!
其实呀,新生儿黄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胆红素脑病。简单来说,就是血液里面的胆红素浓度升高,会透过我们的皮肤,看到皮肤变黄,当这个胆红素的浓度再进一步升高的时候,就不仅仅是透过皮肤改个色的事情了。它会进入宝宝的大脑,突破脑瓜子里面的那道大门,对我们的智能控制中心发起总攻。当胆红素进入到大脑,会造成神经细胞的中毒、变性,进一步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及智能的发育。更可怕的是,神经细胞一旦受到了伤害,一般都是很难逆转的,极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听力障碍、学习障碍、影响智力发育等等。
那引起宝宝容易出现黄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呢?妈妈年龄大、孕期有内分泌紊乱或感染,宝宝胎儿时期缺氧、发育迟缓,或者胎盘不正常,早产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宝宝容易黄疸。那作为爸爸妈妈,要怎么预防和护理呢?这里有几招实用的建议给新手爸妈们参考:
1.孕期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接触可能会引起过敏的物质。还要定期做产检,及时了解宝宝在肚子里的发育情况。
2.宝宝出生后,要仔细观察他们的皮肤和巩膜,看看有没有黄染。了解黄疸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和消退的速度也很重要。
3.保证宝宝吃饱喝足,这样有助于他们排便,降低胆红素水平。
4.对于生理性黄疸的宝宝,可以考虑给他们进行光疗护理。光照可以帮助宝宝的胆红素转化,让它们更容易排出体外。
5.如果发现宝宝黄疸异常,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总之啊,只要我们了解原因、做好预防和护理,就能更好地照顾好宝宝,这样呢,宝宝的健康就有保障啦!希望我们今天的内容能帮助各位爸爸妈妈科学育儿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