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脾胃虚弱中医告诉你调理方法!

时间 :2024-02-06 作者 :魏先平 来源:山东郓城县李集镇中心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脾胃,对于人体健康来说,非常重要。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不规律饮食问题普遍,所以很多人都会出现脾胃问题,接下来小编将带你了解一下中医调理脾胃问题的方法。

1.脾胃问题的辩证用药

1.1脾胃虚寒

过食生冷,或者是肾阳虚,或者是火不生土,临床表现有腹胀、腹痛喜温喜按、口喜水、大便薄而稀、手足冰冷、四肢乏力、四肢浮肿、小便溏泄、白带量少、小腹下坠、腰腹酸痛等。舌淡胖、苔白腻、脉沉迟,阴气过盛,水湿不化,则会出现口臭、便溏泄等症状。女性带下清稀,腰腹酸痛,属于寒湿下注的范畴。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倒饱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乏力等症状。补中益气丸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状。

1.2脾胃气虚

精神倦怠,倦怠乏力,食不思食,或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大便稀溏或含乳食残渣,舌淡苔白,脉细弱。参苓白术散及香砂六君子汤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3阴虚火旺

午后出现潮热,或者是在夜间出现发热的症状,并且还会出现发烧的症状,同时还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出现发热不愿意穿衣服的情况,或者是手足心热,或者是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红或有裂痕,无苔或少苔。还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伴有头晕、腰酸乏力等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六味地黄丸、玉女煎及知柏地黄丸等。

1.4湿困脾阳

脾胃湿热证多表现为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粘腻、大便粘稠不爽或秘结等症状,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脘灼热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而不想喝,吃甜的时候会出现酸水,纳呆恶心,四肢乏力,脘灼热痛,声音酸臭。葛根芩连汤及茵陈五苓散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脾胃问题的中医推拿

2.1捏脊

捏脊是儿童常用的手法,对于成人同样有效,对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腹胀、腹泻、乏力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每天揉搓1-2次,持续一周左右就会有效果。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拉背部中央肌肤,由下向上,由下至上,两手交替向前捻动。每次按压三次,就是把皮肤向上抬起,这就是所谓的“捻三提一法”。捏住肌肤的力度和提拉力度要合适,不能扭转,而且必须是笔直的,不能弯曲。

2.2擦小腹

将双手按在肚脐的两边,往下搓揉,直到身体发烫。胃胀,腹痛患者可以选择,每天2-5次。天枢穴位于肚脐两侧2寸处,可用于治疗因消化功能失调导致的积食、呕吐、便秘等急慢性胃肠炎。

2.3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膝关节外侧,是一种养生的穴位,每天按摩50-100下,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的功效。

2.4灸法补气健脾滋肾

临床上经常会有咳嗽气短、呼多吸少等表现,主要是因为肾虚,不能纳气,可以通过艾灸、饮食等辅助手段来提高运动能力,从而改善动则气喘的症状。

2.5揉脐

每天1-2次,用一只手掌或手掌根部贴在肚脐上,一只手压在手背上,用手指顺时针转动揉捏,每次5分钟左右。这种方法具有温阳散寒,滋补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等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泻、便秘等病症。

结束语

现代人常见的脾胃问题就是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脾胃虚弱,通过中医的调理,可有效改善这些脾胃问题,但要注意应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