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其对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影响不仅是对身体内部肾脏等器官的影响,更有对身体外部肢体的影响,尤其是在足部,表现得更加明显,此类患者也常常伴随着糖尿病足的现象。那么糖尿病可能会引起哪些足部疾病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足部护理呢?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1.糖尿病可能会导致哪些足部疾病?
1.1足部神经疾病
由于足部是距离心脏最远的肢体,血液由心脏泵出后在到达足部后动力也相比在其他部位弱,足部的血液流通在所有身体部位中也是最不流畅的。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血糖和杂质含量较高,长期的血液不畅导致血糖和杂质堆积,会造成足部血管变窄甚至会出现血栓等问题。通常表现为对疼痛知觉的减少或者足跟的神经性疼痛。
1.2足部感染疾病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局部卫生,修剪指甲时操作不规范,也会引起足部感染等一系列的疾病。这一疾病多发于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受长期高血糖的影响,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有所下降,视力和足部的神经也会受损,常出现修剪指甲时用力过度剪到足趾皮肉的现象,长此以往会导致脚指甲变厚、变形等问题,并引发一系列的伤口感染。
1.3足部骨骼疾病
足部骨骼变形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足部疾病,由于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现象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常常会发生骨骼变形、关节扭曲的症状,这是由于血管以及神经的损伤导致下肢动脉硬化,疼痛感消退,以及脚部外伤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同时足部骨骼变形可能会引起足部的其他疾病,如因骨骼变形导致走路姿势不正确,足部摩擦严重生出鸡眼等疾病。
2.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足部护理?
2.1定期进行足部检查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定期进行足部检查。由于神经性病变等原因,许多糖尿病患者足部对于痛觉的感知都有消退的迹象,这就使得糖尿病患者在足部出现一些疾病和外伤时不能仅靠感觉来知晓,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定期检查足部的情况,长期卧病在床的糖尿病患者则需要家属或护理人员帮忙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足部表面是否有外伤,足部是否发生了感染类疾病等,尤其是足部底部以及足趾之间,是需要重点检查的部位。如果发现外伤以及其他症状,如比较常见的脚指甲脱落、足部外伤伤口、烫伤以及足部皮下出血等现象,就要及时处理或就医。
2.2选择合适的鞋袜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选择合适的鞋袜。在选择袜子时,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的家属应当选择透气性好、保暖性好的纯棉材质的袜子,尽量避免糖尿病患者穿尼龙材质的袜子,以免出现感染现象。同时鞋子的选择也要以舒适透气为主,注意鞋底不要过硬。同时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穿脱鞋袜时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一方面,光脚穿鞋会增加足部感染类疾病以及鸡眼等疾病的感染风险,因此要注意不能光脚穿鞋。另一方面,居家时糖尿病患者不能常穿袜子,保证足部充分的透气。
2.3定期进行足部清洁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定期进行足部清洁。在清洁时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泡脚的时间也不能过长,一般水温要保证在三十七摄氏度以下,泡脚时间保证在十分钟以内。清洁过后要及时擦干足部,避免潮湿感染,如果足部皮肤干燥,可以适当涂抹润肤水。同时要定期进行足趾的修剪,保证足趾健康。
结束语
糖尿病足在糖尿病患者中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足部的检查和护理,能够保证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健康,有效缓解糖尿病足的症状,因此,需要患者多多关注足部的护理及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