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肿瘤,大家就觉得毛骨悚然,你知道吗?而另一种“肿瘤”,则被称作“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一种名为“颅内动脉瘤”的肿瘤,即脑动脉瘤。根据相关资料,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较高,已达2%—7%,尤其是老年人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有10%—15%的脑动脉瘤破裂,如果没有及时送到医院,很有可能会猝死。因此,本文针对颅内动脉瘤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1.颅内动脉瘤
所谓的颅内动脉瘤,其实就是一种异常的血管扩张,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水泡,从脆弱的轮胎里冒出来。在一定的压迫下,脑部血管壁上的一处薄弱部位会生长,成为脑部的“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就会引起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瘫痪率、死亡率极高。
2.病因
据研究显示,高血压等疾病导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变化等疾病,是脑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机体在持续性高血压状态下,可引起动脉硬化,降低血管壁弹性。当血压异常高于正常范围时,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的摩擦就会加剧,血压的起伏也会导致动脉瘤腔内的血压变化,从而导致动脉瘤破裂。其次,吸烟也是主要致病因素,据调查,吸烟者发病率与非吸烟者相比,其患病率高3.7倍,且吸烟年限越长,动脉瘤破裂越严重。第三,遗传和基因因素,据临床研究显示,有颅内动脉瘤家族病史的患者更有可能发病,如果您的家庭成员患有该病,您的发病概率将会上升,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亲属,如果存在颅内动脉瘤,需要进行相关筛查。
3.治疗方式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颅骨切开术,沿颅内天然缝隙,游离至颅内动脉瘤处,并选用适当的瘤夹将瘤颈夹住,使其与正常血管相隔离。第二种方法为腔内治疗,经股动脉等进行穿刺插管,将导管置入病变血管,经3DDSA造影,依据造影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并设计出最优工作手术路径,恢复病变血管血流,改善脑部血供。对瘤颈较细者,在微导管成形良好后,直接将其送入瘤腔,用线圈栓塞即可;如果动脉瘤较大者,可以选择多个微导管、密网支架等。第三种方法是综合疗法,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复合术式,将两者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4.术后注意事项
4.1术后复查
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一年复查,同时医院定期开展随访工作,随访可以是电话随访、复诊随访等方式。术后随访的重点是观察是否完全治愈,有无复发,是否还存在动脉瘤破裂风险。术后3个月、6个月内进行1次随访,同时进行DSA评价。DSA、CTA/MRA可以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复查。
4.2生活方式管理
患者应该做好情绪管理,对于生活中事物要保持平和心态,不要过于激动,积极改变自己的负面情绪,建立积极心态。由于笑、便秘、剧烈咳嗽等都有可能导致颅内压力升高,所以要注意加强饮食管理,预防便秘,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东西;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果(白菜、火龙果、香蕉、芹菜等),每日定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秘时,不能用力排便;对于合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血压,同时要戒烟戒酒。
总之,颅内动脉瘤是脑内的潜在风险,具有一定的死亡率,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和加强自身护理,针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应做好生活方式管理,提高自护水平,定期复查,促进病情康复,恢复正常生活,提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