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可忽视,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差,令人堪忧,从而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疾病问题,特别是新冠肺炎后的支气管炎的发生,时时刻刻都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人们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和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造成的。慢性支气管炎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如果患者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形成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肺源性心脏病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甚至危及生命。
1.感染: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吸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病因,吸烟者的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4~5倍,并且发病率随吸烟的年限及吸烟量的增加而升高。焦油、尼古丁等,这些有害物质可以直接或间接损伤支气管黏膜上皮,吸烟还可引起支气管痉挛。
3.过敏因素:内原或外源性抗原可以引起迟发或速发型变态反应,使支气管痉挛并导致组织损害和炎症。尤其是对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过敏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大气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黏膜的炎症;大气中有害的有机和无机粉尘,可以引起肺纤维组织增生,使肺清除功能受损,为病原微生物入侵创造条件。
2.气象因素:气候变化,特别是寒冷、干燥、高热,都可以损害纤毛功能和呼吸道黏膜血液循环,使局部屏障功能下降而易继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3.其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也可能是本病的一个内因;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A的缺乏可以降低机体抵抗力而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老年人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喉头反射迟钝、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衰退、营养不良等都可以使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增加。
1.中老年人
2.长期吸烟者
3.空气污染相对严重地区的居民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慢支急性发作期或并发细菌感染时增高更显著。
2.胸部X线:早期没有明显异常,患者反复发作时可发现有肺纹理增粗等改变,X线片上可以在双下肺野见到网状或斑点状的阴影。
3.痰液检查:痰涂片可以鉴别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痰液可培养出感染的病原体。
4.肺功能检查:早期肺功能正常,如果出现有慢性的炎症反应,出现小气道受阻、肺功能下降,可见病情发展到慢性阻塞性肺病,可以对疾病的发展起到协助作用,对后续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慢性支气管炎的危害包括以下方面:
1、慢性支气管炎未及时控制,会引起肺功能损伤,因为慢性支气管炎一旦发作,支气管中的粘液就会比平常多出很多,清除肺内过多粘液的时候会引起咳嗽,从而降低肺功能。同时会加重病情,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可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2、长期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经济收入,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
1.按时吃药
遵医嘱,按时吃药,切勿盲目服药。
2.饮食护理
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牛奶、豆浆、苹果、燕麦等,切忌辛辣生冷刺激的食物。
3.适当运动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去做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散步、呼吸操等,值得注意的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强,最好以不疲劳为宜。
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日常生活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定要保持干净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更衣、常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外出时戴口罩,尽量外出不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5.定期复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有效的降低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和发展的风险。
总体来说,慢性支气管炎如果治疗及时,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在护理期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定要按时吃药、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复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