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逐渐退化,腰背部也经常感到疼痛。老年腰背痛患者多因骨质疏松症引起,骨质疏松症不仅可引起腰腿痛,还会增加患者骨折风险,很多时候,在咳嗽、打喷嚏或弯腰提重物时引起胸腰椎等部位骨折。老年人发生脊柱骨折等病变,手术治疗担心风险太大,卧床休息又伴随强烈的腰背痛,那该怎么办呢?一起来了解一下老年腰背痛患者的福音——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吧!
一、为什么老年人经常发生骨折?
老年人骨折多因骨质疏松症引起,该疾病属于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因骨量丢失与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等原因,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进而增加了骨折的发生风险。
骨质疏松症较为隐匿,患者症状不明显,因此常被人们忽视。但当前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据统计60岁以上男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3%,而女性患病率则高达50%。骨质疏松患者在一些轻微外伤下,就可发生骨折,如搬重物、意外摔倒,甚至打喷嚏、咳嗽等,常引起胸椎、腰椎骨折,大都属于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发生骨折后,可出现腰背部剧烈疼痛,在翻身、起身等活动时疼痛感加剧。
二、如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在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后,往往因年龄较大而担心手术风险,而选择保守治疗。而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容易导致骨强度、骨量丢失加剧,可增加再次骨折风险;引起褥疮,并发感染;导致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引发深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降低心肺功能等,因此,保守治疗同样存在较大的风险。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微创治疗来促进患者康复,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脊柱骨折常用的方法,通过向病变椎体注入骨水泥,进而达到强化椎体的效果。在治疗中,通过骨水泥将骨折的骨头粘合起来,凝固后能够稳定椎体,减轻疼痛。椎体成形术可根据是否使用球囊扩张分为PVP和PKP两种,PVP是不适用球囊扩张,手术中在患者背部做2mm切口,使用穿刺针在X线引导下经皮肤穿刺进椎体,建立操作通道,将骨水泥注入椎体;PKP即使用球囊扩张,对骨折椎体进行球囊扩张后再分次注入骨水泥,经球囊扩张可使空腔周围松质骨压实,减少骨水泥渗出风险,同时能够帮助椎体恢复到一定的高度。
椎体成形术具有以下优势:在局部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切口较小,无需缝合,安全性较高,适合老年患者;一般可在20~30min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疼痛可即可减轻,其止痛有效率可达到97%;具有骨内稳定性,实现内固定;患者术后24h就可在外固定辅助下下床,改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了因骨折卧床而引起并发症的风险。
三、微创手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地治疗骨折椎体,但患者因存在骨质疏松,在术后其他椎体也可因外伤等再次发生骨折。因此,手术只能治疗骨折,术后患者还需要加强预防,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防止骨折再次发生的风险。
1、医嘱下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维生素K2、促进成骨药物、抑制破骨药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在医嘱下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如钙剂、维生素D等。
2、注重营养补充。加强营养摄入,均衡饮食,增加钙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戒烟限酒,尽量减少咖啡、碳酸饮料、浓茶的饮用;进行规律的运动。
3、注重术后康复锻炼。通过小燕飞、直腿抬高、五点式支撑等训练方法,锻炼腰背部肌肉和下肢肌肉功能,促进恢复。
关于微创椎体成形术,很多患者都会担心其安全性。实际上,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相对而言,微创治疗脊柱骨折的安全性较高,且效果显著。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保证患者适合手术,同时手术操作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借助透视机进行操作,术后也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