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家有尿失禁老人,如何有效护理?

时间 :2024-01-18 作者 :​ 芦希娟 来源: 唐山市工人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因膀胱稳定性下降、盆底肌松弛等原因,导致尿液控制能力下降,往往容易出现尿失禁的情况。虽然尿失禁不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命,但会影响其正常生活,造成身体异味,引起尿路反复感染等,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实际上,通过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老年人尿失禁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减轻心理压力。

一、什么是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因膀胱的正常控尿功能受到损伤或影响,导致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流出的一种症状表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老年是尿失禁疾病常见的群体,老年性尿失禁主要与患者年龄增长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各项机体功能减退,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下降,降低了膀胱控尿能力,尿道括约肌变得松弛,进而引起尿失禁。

二、如何护理尿失禁老人?

1、心理护理

尿失禁可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导致自卑的心理。家属在进行护理过程中,给予老年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在老年人因失禁而产生尴尬、耻辱的表现时,可通过关怀和幽默的语言化解尴尬,表示对老年人的理解,缓解紧张、自卑情结。向老年人说明这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变化,使其正确认识尿失禁,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同时提高对功能训练和护理的配合度。

2、生活护理

协助老年人制定饮水计划和排尿计划,病情允许时每日饮水量可保持在1500~2000ml,如果老年人夜尿较多,睡前3小时可减少或避免摄入液体。如老年人合并认知障碍,可根据正常排尿情况,帮助老年人制定排尿计划,定时提醒排尿,逐渐养成规律的排尿习惯。改善如厕条件,将老年人房间安排在距离卫生间较近的位置,方便如厕。排尿后,可以用手轻轻按压患者下腹部,以促进残尿排空。给予老年人尿失禁用品或辅助用具,男性使用尿套,女性使用接尿器。尽量避免提重物、快步行走、便秘、大笑等增加腹内压的行为。

尿失禁老年人可因尿液长期浸湿皮肤,而导致皮肤角质层变软,降低皮肤的防御功能,容易引起皮疹等皮肤疾病,还可增加压疮的发生风险。因此,在尿失禁老年人护理中,应加强皮肤护理,经常为老年人更换衣物、床褥和尿垫,进行皮肤清洁,保持干燥,还可以使用油膏进行涂抹,以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3、功能锻炼

尿失禁主要因膀胱功能减退或盆底肌肉松弛引起,可通过功能训练的方式减轻症状。针对膀胱功能减退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可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首先膀胱功能,制定排尿间隔时间,指导老年人抑制尿急,逐渐增加排尿间隔时间,增加膀胱容量,以减轻尿失禁症状。当老年人出现尿急时,可通过收缩肛门、两腿交叉的方法来控制。针对盆底肌松弛患者,指导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仰卧于床上,放松腹部、臀部、大腿肌肉等,吸气并持续收缩盆底肌肉,这时感受到盆底肌包裹力量,坚持5s左右后放松盆底肌,呼气。5~10s后再次重复,训练一段时间后增加盆底肌收缩时间,以不疲劳为宜。

4、注意饮食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食物和饮料会刺激膀胱,引发尿失禁,因此,在老年人饮食中应注意以下食物。主要包括咖啡、茶和碳酸饮料;橙子、柠檬等部分酸性水果以及酸性果汁;辛辣食物;酒精;番茄和番茄制品;糖、蜂蜜和人造甜味剂等。饮食中尽量避免给予老年人这些食物,同时注意戒烟戒酒,肥胖者应注意减肥减重。

老年人尿失禁的发生主要与年龄、生活方式、性别、疾病、药物、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影响老年人正常生活和社交,加重心理负担,甚至引起心理疾病。关爱老年人健康,给予老年人尿失禁护理,可通过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入手进行护理,给予老年人家庭支持和关怀。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