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也将其称作慢性肺心病,相关数据统计,该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对人们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多数老年患者都存在呼吸系统方面疾病,比如慢阻肺、肺心病等,其中肺心病尤为常见。多数肺部相关疾病长时间没有得到控制和治疗便会引发严重肺心病,该疾病病情易反复发作,进而对全身其他脏器造成不同程度损伤。针对慢性肺心病临床治疗非常关键,同时给予有效安全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也十分重要。
1、什么是慢性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因肺动脉血管、肺组织及肺轮廓等出现相关慢性病变,从而引发肺组织结构以及功能出现异常,进而提高肺动脉压力,增强肺血管阻力,导致人体右心肥大、扩张,或伴随右心衰竭的心脏病。临床发现,我国多数肺心病患者都是在肺气肿或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基础引发的。
2、慢性肺心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2.1心功能代偿期:该阶段患者临床主要会出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表现为咳痰、活动后感心悸、咳嗽、喘息、乏力、运动耐力下降、气短等。
2.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处于该阶段患者临床主要以出现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为主。
心力衰竭:慢性肺心病功能处于失代偿期表现为心慌、肝大、气短、右心衰竭、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严重者腹腔积液、全身水肿等,个别人群还伴有左心衰竭,并出现心律失常。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多数是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所引发,多数患者高碳酸血症与低氧血症会联合存在。高碳酸血症主要表现为浅表静脉扩张、瞳孔缩小、皮肤温湿多汗、眼球突出、头昏、球结膜充血水肿、嗜睡昏迷等。低氧血症表现为头痛、腹胀、胸闷气短、乏力、心慌等,检测机体内动脉血氧饱和度<90%,患者会出现明显发绀,严重缺氧时患者会出现昏迷、躁动不安、抽搐等情况。
3、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安全护理措施
3.1饮食安全:肺心病属于慢性疾病,患者的饮食安全非常关键。护理人员应叮嘱日常饮食合理限制盐的摄入,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多维生素、高蛋白食物,禁忌各种辛辣刺激过度油腻食物,日常要戒烟戒酒。若患者出汗较多建议给予钾盐类食物,若针对无法进食者可静脉补液,但要合理控制滴速。
3.2运动安全:患者心肺功能处于代偿期,可鼓励其适当进行体能锻炼,但不宜进行过度劳累或过度剧烈的活动,整体还是以多休息为主。若患者出现发绀、呼吸困难、浮肿等症状加重时,心肺功能完全处于失代偿期,应尽量卧床休息,抬高床头缓解呼吸困难,持续给予低流量吸氧。
3.3生活安全:时刻维持住院环境的整洁干净卫生,时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室内温度湿度要达到适宜。针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避免褥疮发生,时刻维持皮肤清洁,对按压部位给予气垫床或时常按摩,针对骨突其位置可使用气圈或棉垫圈,臀部于早晚使用温水擦洗,勤翻身并更换衣物,日常需做好口腔护理,防止细菌侵入,避免口腔溃疡发生。
3.4病情观察:针对患者情况仔细观察,包括呼吸、神志、体温、发绀、心律、血压、脉搏等变化,合理控制静脉输注滴速,一般控制在每分钟20-30滴为宜,有效降低心脏负荷。护理人员要格外注意患者生命安全,因肺心病死亡多数于夜间发生,护理期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肺性脑病症状,或者消化道出血情况,避免晚间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因此家属以及护理人员在病情观察中起到主要作用。
3.5控制感染:肺心病治疗期间控制呼吸道感染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应时刻维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可持续给予氧气吸入,针对痰多者适当使用雾化吸入,若有必要可使用吸痰方式,勤帮助患者翻身。谨遵医嘱适当给予抗菌药物,并且要合理控制药物使用类型和剂量,随时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小结:慢性肺心病患者接受专业治疗的同时安全护理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护理工作的开展需护理人员与家属紧密联合,加强护理质量,利于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更加顺利,也祝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