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可以预防和治疗很多疾病,但是不合理的用药不仅不能起到疾病防治的作用,可能还会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很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安全用药呢?
一、牢记用药目的,定期检测疗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许多老年人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但是他们往往并不知道这些药品的名称,也不知道药品的作用。很容易出现重复用药、错服、漏服等问题,不仅不能有效控制疾病,可能还损伤身体组织,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因此应该牢记用药目的,定时定量正确服药。
为了掌握药品的疗效,老年患者还应该定期进行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如果出现了疗效不佳或身体损害,医护人员也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二、服药时间很重要,漏服补救有讲究
很多药品的服用有严格的时间规定,空腹、晨起、餐前、餐后和餐时都是服药的时间,不同药品有不同的服药要求,在正确的时间段服药能够最大化发挥药品的作用。相反,则可能会降低药品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加重药品的毒副作用。比如说,不同的降糖药物服用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有的餐前服药效果好,有的则需要随餐服用,随意更改服药时间,会降低药物的控糖效果,不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功能有所减弱,容易出现漏服的现象。那么漏服了可以补救吗?可以的,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1/2补服原则进行处理,具体来说就是,发现漏服的时间正好在两次服药间隔的一半时间内,可以按照原来的剂量补服,下次按照原来的时间正常服药即可;但是如果发现漏服的时间超过了用药间隔的一半,就不要补服了。降糖药、降压药的补服,不仅要遵守药物补服的通用原则,还应该监测血压、血糖的变化状况,如果波动过大,应该马上补服,下次服药时间应该顺延。千万不要因为漏服了而一次服用双倍的剂量,这样很容易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药物中毒的发生。
三、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要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一)低血糖
低血糖是老年患者服用降糖药后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症状为脸色苍白、头晕目眩、冷汗淋漓等,老年人可以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服药后出现这些症状时可以吃一块,及时补充糖分。
(二)恶心、呕吐等胃肠系统反应
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也是服药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很多老年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后出现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对于症状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多喝水缓解。如果症状不能缓解或严重,应该及时就医。
(三)出血
部分老年患者在服药后出现出血的情况,比如说牙龈出血、斑点瘀斑、黑便等,应该及时就医,防止大量出血而陷入危险。
四、定时定量服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定时定量服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药品的疗效,但是老年患者缺乏医学常识,容易出现随意增减剂量、停药等现象,导致疗效的降低,容易造成病情的反复。
五、关注药品的相互作用
老年患者基础病多,可能需要服用两种以上药品,应该关注药品的相互作用,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情况、药物相互作用后制定用药方案,尤其是需要使用新药品时,应该在医生的建议下增加。
六、正确保存,不吃变质、过期药
药品的保存也有一定的要求,包括常温、冷藏、阴凉处、避光保存等,应该按照相关要求保存,如果药品变质、过期后应该及时处理。
结论:老年患者应该了解用药原则,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