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多数是因各种因素引发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快速下降,导致机体内各项微循环功能出现相应障碍,脏器的血流灌注明显不足,从而引发的缺血缺氧情况,也易导致机体内重要器官破损或者代谢功能出现异常为特征的病理综合征。引发休克的原因有烧伤、过敏、失血、神经刺激、创伤、心脏大血管病变、感染等因素。人体主要会出现重要生命器官缺血缺氧,全身有效血流量明显减少,血压明显降低且身体器官需氧量和得氧量失衡,机体微循环出现严重障碍等。因此休克患者及时给予急救护理非常重要,针对各项急救护理措施做以下分析。
1、休克的分类
休克按原因可为感染性休克、神经元休克、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过敏性休克:
1.1感染性休克:将其称作中毒性休克,多数因严重细菌感染所引起,常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及各种病毒、霉菌、立克次体的感染。
1.2神经元休克:多数受到外伤或者严重疼痛的刺激导致神经反射性血管强烈扩张,减弱周围阻力,正常血循环量出现失衡所导致。
1.3心源性休克:多数是因急性心肌梗死从而引发心律失常、肺动脉堵塞、心包填塞等因素引起,致使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也或者舒张期充盈不足从而导致心输出量明显下降。
1.4低血容量休克:多见于大量血浆丢失、急性大量出血、严重创伤、脱水等情况。
1.5过敏性休克:主要是机体对某种药物、物质、异体蛋白等出现过敏性反应,导致机体全身血管快速扩张从而引发休克。
2、休克各阶段的病情分析
2.1早期:病人在临床会出现出冷汗、脸色苍白、血压下降、四肢冰冷、烦躁不安、尿量减少。该阶段因血液正在重新分布,心脑灌流属于正常情况,意识较为清醒。
2.2休克期:该阶段临床症状病人会出现神志淡漠、血压进行性下降、少尿、心音低钝、昏迷、皮肤发绀、脉搏细数。
2.3休克晚期:病人临床会出现黏膜发绀、全身皮肤发绀、冷汗淋漓、出现紫斑、神志不清、四肢冰冷、血压很低或测不到、体温不升、无尿、眼底视网膜出血或出现水肿、全身有出血倾向、脉搏细弱、呼吸衰竭。
3、针对休克急救护理
3.1去枕取平卧位,下肢抬高30度,针对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尽量不要平卧可取半卧位,保持急救环境的安静,不要挪动病人,如有必要动作格外轻缓。
3.2持续给氧确保呼吸道畅通,若针对危重病人可根据情况给予气管插管或鼻导管给氧。
3.3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若静脉出现萎缩穿刺存在困难,可选择其他周围大静脉进行穿刺,也可对周围静脉切开插管。
3.4尿量是人体器官灌注最为直观的反映指标,需给休克病人插入导尿管,并测定每小时尿量。排除肾病后若病人出现无尿或少尿,多数是因血容量不足或心力衰竭所导致灌注不足,应及时查清原因并对症治疗。
3.5针对因各种骨折所导致的休克,可根据条件及时给予止痛,并且固定骨折位置。针对无法镇静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针对心源性休克者可及时给予吸氧。
3.6护理期间要格外注意病人的保暖,可使用低温电热毯、盖被等方式,但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防止烫伤病人,或者导致皮肤血脉扩张加重休克情况。
3.7经过相应基础处理,快速将病人送往医院,运送期间要减少对病人的搬运,要格外注意搬运的动作越轻越好,应送到离家最近的医院为宜。
3.8应及时给予休克病人心血管活性药,随时对血压进行监测,根据血压变化随时调整药量浓度。
小结:掌握正确休克护理方法对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非常关键,护理人员应具备预见性护理技能,全程配合抢救。救治全程保持镇静,安慰病人与家属的情绪,指导家属与患者全力配合抢救,进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