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入冬之后,国内气温骤降,心血管病患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不断提升。该病在我国疾病发展史中占据极大比例,其对人体的机能损伤非常严重,引发的延申问题也相对较多,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死亡,所以不得不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控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为什么冬季时节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数量会变多?
冬季外界气温寒冷,将会使得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人体内在交感神经会非常兴奋,从而使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不断增多。同时,气温骤降过于寒冷,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出现痉挛,甚至血栓问题产生,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严重者可能会引发死亡。
另外,如果身体感受到了寒冷,人们日常生活模式也会出现变化,比如吸烟量会增多,活动变少,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疾病产生,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并且,冬季也会带来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等,而感染又是加重心衰的直接诱因。所以,每年一到冬季时节,医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就诊数量必然会增多。
一部分病人认为该病不需要过于担心,只需要到医院输液保养一下就能够顺利度过寒冷季节。但事实并非如此,输液并不是万能的,尤其对于心衰的病人来说,大量非必要的输液很可能会加重心脏负荷,使病情加重。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想更为顺利的度过危险冬季,提前做好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如何安全过冬?
心血管疾病患者,始终需要注意防患于未然,平常应当从点滴做起,一般需要注重以下方面的要点。
注意保暖,戒烟限酒以及科学运动
对于保暖来讲,在气温0℃以下以及出现雪天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免过长时间户外运动,在外出的时候应当注意保暖,室内温度需要相对恒定,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房间通风需要良好。吸烟是造成心肌梗死、中风的危险因素,所以需要对烟草进行戒除,对于酒水也需要限量饮用,避免过量饮酒及饮用烈性酒。最后,要合理的安排运动的时间,控制好运动量,年纪大的人在睡醒的时候,不能急于下床,且调整体位动作需缓慢。一般情况下早晨气温过于寒冷时不太适合锻炼,需等到温度适宜的时候进行锻炼,应当适当的展开慢跑或者散步。
控制好情绪,注重调节饮食
情绪激动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忌,它会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心血管病人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不应当长时间加班熬夜,要适当的给自己调休。病人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以正确的心态,应对外界刺激以及突发性问题,千万不要过于情绪激动,要知道沉着的心态,是应对万事万物的良方。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冬季时节中可以适当多饮温水,因为温水能够使得身体内部血液得到合理稀释,从而减少血栓问题发生,但心功能不全的病人需合理控制液体入出量。应当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以及豆制品,并且对容易消化以及富含纤维的清淡食物也可适当多摄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要控制好盐分的摄入量,不要过于饱餐,一般七成饱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