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炎是由病菌侵入淋巴结所导致的炎症,血常规检查通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同时可能还会伴有淋巴细胞减少。对于淋巴结炎的治疗通常是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如果出现脓肿,可能还需要进行穿刺引流。淋巴结炎是由病菌侵入淋巴结所导致的炎症,血常规检查通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同时可能还会伴有淋巴细胞减少。对于淋巴结炎的治疗通常是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如果出现脓肿,可能还需要进行穿刺引流。那么急性淋巴结炎血常规的表现是什么?
什么是急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又称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淋巴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这些细菌多来源于口腔炎症、足癣、皮肤损伤等。急性淋巴结炎好发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区,主要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和触痛,可与周围软组织分辨、表面皮肤正常。病变加重时形成肿块,不能分辨淋巴结个数,疼痛和触痛加重,表面皮肤可发红发热。当形成脓肿时,会有波动感,少数甚至可破溃流脓。急性淋巴结炎如果忽视原发病变治疗,暂时好转后常可再发成为慢性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结炎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全身反应,严重时可致败血症。
急性淋巴结炎症状有哪些?
急性淋巴结炎的症状有很多,但是最常见的症状是淋巴结的肿大、疼痛、发热、乏力等不适。急性淋巴结炎,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导致。因为有炎症,所以往往会有发热等不适。
人体某些部位发生了感染,人体的淋巴系统为了消灭这些致病原,在短时间内大量地增殖,而淋巴系统的基本单位就是淋巴结,为了容纳更多的淋巴细胞,淋巴结就会出现肿大、疼痛。一旦出现了淋巴结炎以后,应该积极地去寻找感染病灶,及时的处理感染病灶,随着感染病灶的消失,急性淋巴结炎也会逐渐地痊愈。
急性淋巴结炎血常规的表现是什么?
急性淋巴结炎通常是细菌感染造成的,细菌感染的血常规表现是白细胞的升高为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会升高,淋巴细胞总数则会相对降低,需要针对性的应用抗生素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白细胞升高不明显,淋巴细胞升高较多,多考虑为病毒感染造成的,需要应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有些特殊细菌造成的感染,比如结核杆菌的感染造成的淋巴结炎,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可能并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但可能会出现血小板数值的升高。
1、白细胞计数: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计数正常值在(4-10)×10^9/L,在患有淋巴结炎时,淋巴结会出现增大,同时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也会增加。通常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增高,代表人体现在处于炎症状态,而淋巴细胞的比例降低,代表人体可能出现了病毒感染;
2、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对于淋巴结炎的患者,在患病时通常会表现为中性粒比例增高,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出现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出现增高的情况;
3、淋巴细胞减少:如果机体内存在炎症,特别是感染性炎症时,淋巴细胞会参与免疫反应,此时可能会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的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淋巴结炎,建议及时去往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B超等,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诊断,并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淋巴结炎的脓肿,建议及时进行穿刺引流,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在治疗期间,还需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喝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并适当加强营养,促进疾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