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为心肌细胞供血供养的血管,如果发生粥样硬化、血栓栓塞或血管发生痉挛等,管腔会狭窄甚至堵塞,血液通过受阻,进而使下游的心肌细胞得不到充分的血液灌注,由此导致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早期的冠心病主要有以下八大表现
一、劳累或情绪激动后会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的疼痛,并会向左肩或左上肢放射。
二、运动中会出现头痛或肢体疼痛,休息后可缓解。
三、睡觉时喜欢高枕位或半卧位,平卧或枕头偏低时会有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不适,坐起或站立可以缓解以上不适。八、耳鸣,55岁以上的人若突然发生耳鸣,往往是患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预兆。
当出现以上症状,我们去到医院确诊了冠心病之后应该怎么治疗呢?早期的话我们以生活方式干预和饮食控制为基础,同时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
首先饮食方面,建议低盐、低脂、低糖、清淡饮食,不要过多的摄入辛辣油腻的食物。低盐指的是食盐摄入量<5g每天,低脂肪指的是控制食用油每天25ml,减少高脂肪肉类:牛羊肉、猪肉的摄入,选择禽类等肉,不吃动物的内脏、皮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低糖饮食指的是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每天摄入量控制在150-250g之间,多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比如洋葱、大蒜、茄子等。适当摄入粗纤维类食物,预防便秘的同时还能降低体内的胆固醇。避免浓茶及咖啡。
其次在运动方面,每天进行舒缓性的运动30-4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可以有效延缓患者的动脉硬化。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不要过于疲劳。
在生活中方式干预方面,建议保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熬夜,不吸烟、不饮酒,保证身心愉悦,不要有太大的生活压力,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及过喜。对于体重超标的人群,建议进行减重。通过减少内脏脂肪或皮下脂肪,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药物治疗:
一、抗栓治疗: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一般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使用过程中需要观察自己是否有出血倾向:皮肤是否出现瘀斑、瘀点,刷牙时是否出现黏膜出血,大便是否颜色发黑等,若出现以上症状,及时就诊。
二、降脂治疗,主要是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部分。如果使用他汀不能使胆固醇水平达标,还可以加用依折麦布等药物,控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一步扩大、加重,同时预防斑块破裂、避免心肌梗塞。服用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肝功能。
三、扩血管治疗: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痉挛,预防心绞痛发作。以上药物治疗仅供参考,具体用药及药量以临床医生处方为准。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建议进一步医院就诊,采用介入治疗等手术方式进一步干预。
总的说来,早期识别冠心病,在饮食及生活方式上给予干预,坚持用药,必要时及时就诊对冠心病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