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常见的抗菌药物分类有:
青霉素类: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磺胺类:复方新诺明等;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噁唑烷酮类:利奈唑胺;硝基咪唑类:甲硝唑、奥硝唑等;抗真菌药:氟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等。
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
抗菌药物=消炎药。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杀灭作用。
感冒就用抗菌药物。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广谱抗菌药物更好。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
频繁更换抗菌药物。频繁更换抗菌药物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越多越好。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菌药物解决的问题决不应使用两种。
一旦有效就停药。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一个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输液比口服效果好
有些人认为“是药三分毒”,能少吃则少吃,于是见病情好转就立即停药,殊不知此时致病菌还没有完全被清除,残余势力可能会卷土重来造成感染复发,而不得不再次用药。长此往复,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
越贵的药效果越好
很多人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认为只有贵的效果才好。其实,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该严格遵照医嘱,不可自行选用。医生选择药物时会选择“对”的而不会考虑“贵”的。
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抗菌药物有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等毒副作用。
二重感染。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会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
过敏反应。青霉素、链霉素等都可能引发过敏,其中青霉素过敏反应最常见也更为严重。
耐药。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会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
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有处方才使用。抗菌药物属于处方药,不要自行到药店购买。
按时服药。例如一天吃三次的抗菌药物,应当每8小时吃一次,这样才有助于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从而彻底消灭细菌。
服完疗程。按照医嘱服完整个疗程,即使感到病情有好转也要坚持,这可加大杀死全部细菌的机会,并减少出现耐药性的风险。
希望大家规范自己的用药行为,做到遏制耐药、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