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血液是由血细胞、血浆等多种成分组成的溶液,如果身体发生某些疾病,血液成分便有可能发生异常变化,如果能够向身体组织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不够健康或数量明显减少,便会导致许多脏器缺少氧气的供应,从而出现功能上的异常,引发疲倦、呼吸急促等症状表现,并使患者免疫力显著降低,增加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关于贫血的诊断,血常规检验无疑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笔者试分析阐述如何通过血常规报告单了解贫血状况。
一、贫血分类
根据分类依据的不同,贫血可以分为多个类型。如果按照红细胞大小的不同,贫血可分为正常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大细胞贫血;如果按照贫血轻重程度,贫血可分为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其中轻度贫血是最常见的;如果按照发病原因,贫血可分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破坏增多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等,其中红细胞生成障碍性贫血主要包括白血病等良恶性疾病影响骨髓造血功能所引发的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破坏增多性贫血主要包括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失血性贫血主要包括痔疮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导致的贫血;人们所熟知的缺铁性贫血则属于营养性贫血,同时其也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贫血的类型虽然非常多,但引发的症状却大同小异,如皮肤苍白、面色饥黄、疲劳乏力、呼吸急促、心律不齐、头晕头痛、手脚冰冷、胸痛等症状表现,这些症状表现缺乏典型特征,人们很难通过以上症状表现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贫血,区分贫血类型,因此在贫血的诊断上,更多地选择血常规作为主要诊断手段。
二、如何从血常规报告单了解贫血相关信息
血常规检验涉及许多项目,其中涉及贫血诊断的指标主要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红细胞、红细胞压积两项指标可用于判断是否患有贫血,其中红细胞的正常参考范围为:男性(4~4.5)x1012/L,女性(3~3.5)x1012/L,如果低于该标准,那么极有可能发生贫血;红细胞压积的正常参考范围为:男性40%~50%,女性35%~45%,如果低于该标准,那么极有可能发生贫血。
血红蛋白可用于判断贫血的轻重程度。血红蛋白低于110g/L是判定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标准之一,如果血红蛋白介于90~110g/L之间代表为轻度贫血,如果血红蛋白介于60~90g/L之间代表为中度贫血,如果血红蛋白介于30~60g/L之间代表为中度贫血,如果血红蛋白低于30g/L之间则代表则为极重度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三项指标可用于判断贫血的类型。如果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介于50~80fl之间、平均血红蛋白量介于21~25pg之间、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320g/L,其贫血类型可能为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引发的贫血等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具体类型可结合其他指标或通过基因筛查采取进一步的诊断。如果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介于72~80fl之间、平均血红蛋白量介于21~25pg之间、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介于320~360g/L之间,其贫血类型可能为感染、慢性炎症、中毒引发的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如果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介于80~94fl之间、平均血红蛋白量介于26~32pg之间、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介于320~360g/L之间,其贫血类型可能为急性失血或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正常细胞性贫血。如果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介于94~160fl之间、平均血红蛋白量介于32~50pg之间、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介于320~360g/L之间,其贫血类型可能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肝病等疾病引发的大细胞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