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怎样鉴别诊断脑梗死呢

时间 :2023-11-30 作者 :李君朝 来源:邯郸邯钢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脑梗死系医学领域常见病,别称有“卒中”、“中风”,脑供血异常为此症的根本诱因,而供血异常同多方因素有关。无法得到有效供血时,脑组织极可能出现病变坏死情况,从而造成神经功能缺失,相应症状如步态不稳、偏瘫等等。影像检查是迄今为止临床用于筛查此症的一线方法,但由于此病症有不同分型,且发病特点同其他脑部病变存在一定相似度,故而需做好早期鉴别诊断,以防延误救治时机。

1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属脑血管病变范畴,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所致的脑动脉闭塞是病机所在,可使得相应供血区出现细胞坏死,同时引发功能障碍。此症主要诱因在于大动脉硬化,而以心房纤颤为代表的多种心源性因素也将增加此症发生风险。除此之外,血压的异常增高、动脉夹层、血液成分异常等也会推动脑血管病变进程。中老年人是此症易感群体,且男性患病概率略高于女性,肢体偏瘫、感觉/意识障碍、眩晕等皆属于此症常见表现。发病之后,脑功能将受到较大损伤,故而需及时就医,严防病情恶化。

2 脑梗死不同分型的鉴别诊断

    临床以发病机制为据将这一病症分为两大类型,一为出血性梗死,二为缺血性梗死。这两种分型所对应的治疗对策并不相同,而发病后6h内若能实施最优治疗对策,则死亡风险将大幅降低,且预后可得到显著改善。因此,接治脑梗死患者时要注意鉴别不同分型,结合具体情况确定最佳治疗方案。以上两种分型的CT表现存在一定区别,可为临床鉴别诊断贡献有益参考,详细为:①形态:若CT扫描可见脑回状或者是淡片状,则可判定为缺血性,若低密度区可见斑片状或者形态欠规则的血肿团,可判定为出血性;②密度:若低密度区脑质同正常脑质密度相等或稍高,则为缺血性梗死,如若为明显高密度,则为出血性梗死;③位置:若高密度淡片影位于梗死区域和正常区域交界处,则为缺血性梗死;④时间:若慢性期可见高密度假肿瘤征,且周围可见软化灶,则推断为缺血性,若急性/亚急性期可见血肿团,则属于出血性。

3 脑梗死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3.1 与脑栓塞的鉴别

    无论是梗死还是栓塞,皆是因血供中断所引起。一般情况下,患者颈内动脉系统会因脑栓塞的形成与发展而受累,且栓塞通常可追溯栓子来源,譬如空气栓塞或者是心源性栓塞。另外,脑栓塞病情进展相较于脑梗死而言更快,前者病情可在数分钟之内达高峰,而后者往往需要1-2d。

3.2 与单纯性脑出血的鉴别

    在脑梗死临床鉴别中,脑出血是重点鉴别区分病种,二者在症状表现上有极高的相似度。通常来说,单纯性脑出血易在情绪过激或者剧烈活动时发作,且起病急骤,相关症状通常在数分钟内出现并达到顶峰,大部分患者同时存在颅压上升、头痛伴呕吐等情况。借助于CT检查可对二者进行辨别,脑出血CT下可见高密度团块,周围伴水肿带,而脑梗死则以低密度影为主。

3.3 与颅内占位性疾病的鉴别

颅内占位性疾病以脓肿与肿瘤最为多见,发作时可造成偏瘫,可能会因为这一症状表现而与脑梗死混淆。通过分析二者的CT表现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脑部肿瘤经CT扫描可见囊变坏死表现,且病灶尤为明显,周围存在水肿,可见占位效应。而脑梗死24h后对梗死区行CT扫描可见低密度病灶,但无水肿或者占位效应。

3.4 与局灶性癫痫的鉴别

    局灶性癫痫亦属于脑功能障碍,起初以全身强直性发作为主,随后会转为阵挛性发作,以口角、手指等部位的反复抽动为主要表现。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发病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后遗症,如短暂性瘫痪,也被称作todd麻痹,此类症状往往会持续一定时间,类似于脑梗死的偏瘫表现。临床若想对二者进行有效鉴别,不妨通过“脑CT+核磁共振+脑电图”这种联合检查方式全面了解脑内病灶具体情况,依据脑电图有无放电表现推断是否为癫痫。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