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肱骨骨折要做什么手术

时间 :2023-11-30 作者 :李建伟 来源:邯郸市中心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肱骨骨折系骨科临床常见骨组织折损情况之一,通常由暴力撞击而引起,可导致肱骨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裂。骨折发生后将引发剧痛,且患肢活动明显受限,根据折损部位的不同可以分成近端、骨干以及远端骨折。为降低畸形风险,促进骨组织良好修复,需通过手术治疗进行有效固定,而不同骨折类型在术式的选择上也不尽相同,常见手术类型如下。

1 肱骨近端骨折常用术式

1.1 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

该术式较传统钢板固定而言有更加出色的生物力学性能,可以更好地抗衡内翻应力,确保骨折复位的有效性不受影响,利于肩袖功能的复常。实施此术式时,需控制好解剖钢板的位置,这也是保证复位效果的关键因素。手术切口选择在肩部前外侧,经过小切口逐层分离组织,将血肿及折损软组织充分清除,整复折损端后取克氏针加以临时固定,确认对位对线无异常后便可导入锁定钢板,随后可取空心加压螺钉在钢板外进行加固。若是存在骨质疏松亦或是骨质缺损,还需植入人工骨或者异体骨以达到稳固效果,降低复位丢失的可能性。

1.2 髓内钉固定

    髓内钉在抗内翻及弯曲方面优势明显,属中心型固定,有着极为稳定的力学性能,若近端内侧距骨折稳定性欠佳,则用髓内钉加以固定可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实际操作时,应经纵形切口(一般为3cm)对肌肉进组织行钝性分离,使肱骨关节面完全显露在术野中,随后依托于C臂机和克氏针在折损处实施闭合复位处理,沿骨干方向在大结节内部约1cm位置进行开槽并穿钉,分别于远近端锁钉。此术式所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小,且折损端血供可较好地保留,在严重移位型近端骨折以及同时伴有骨干骨折的患者群体中收效良好。

1.3 关节置换

    关节置换术近些年在肱骨近端骨折高龄患者中较为常用,即便是在合并肩袖损伤的情况下也可取得良好效果。置换术的原理在于通过对肩盂旋转中心进行适当内移来调控三角肌力矩,在不依靠肩袖动力的前提下实现肩关节的屈曲及上举活动。对于近端骨折患者而言,若其术后存在固定失效、迁延不愈或者组织坏死等情况,可尝试通过置换术来解决以上问题。

2 肱骨干骨折常用术式

2.1 锁定加压板固定

    加压板固定是临床用于医治肱骨干骨折的传统术式,需于上臂前外侧入路,自表皮逐层切开直至深筋膜,将加压钢板置于肱骨外侧后于远、近端分别放置锁定螺钉,同时要结合个体情况对中段大骨块加以合理固定。此术式在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固定中有一定优势,成角稳定性优良,但钢板取出时可能会对周围神经产生影响。

2.2 髓内钉固定

    较钢板固定而言,用髓内钉复位折损端可减轻周围组织及神经所受影响,且不需要对骨膜进行剥离处理,对局部血运的影响比较轻微。采用此术式治疗肱骨干折损时,需要将切口制作于肩峰后外侧,为使大结节显露于术野中,需分开患者的三角肌,自大结节顶端后沿进针,C臂机辅助复位,缓缓旋入主针,保持槽口向外,接着规范放置侧方锁片,主、尾针需齐平,尾针应置于软骨下端,取细钢丝对零碎骨组织进行捆扎,视情况置入人工骨以弥补缺损。

3 肱骨远端骨折常用术式

3.1 双钢板内固定

    双钢板内固定需在折损部内外侧同时制作切口,在分离皮下组织后对折损组织和关节面实施复位治疗,临时固定工具选用细克氏针,取1枚螺钉加固之后与骨干复位,重建钢板经合理塑型后放置在干骺端背侧,管形钢板放置在内侧髁嵴处,同重建钢板相互垂直,接着螺钉固定。这种双钢板固定较以往的单钢板固定而言固定强度更高,且抗疲劳作用突出,能够预防骨折块之间的相互压缩。

3.2 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固定

    锁定接骨板近年来在骨科临床深受欢迎,同传统的固定物相比,接骨板解剖塑型更为合理,联合结合孔能够实现对折损处的加压固定,即使对于粉碎骨块也可发挥出优异的固定作用。此外,锁定接骨板凭借其特殊的锁定机制可取得更加理想的成角稳定性,能够将折损组织固定成一个整体,稳定强度相对更高,是肱骨远端粉碎骨折的优选术式。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