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感冒、手脚凉、皮肤干这些小麻烦,总是不请自到。中医讲究“未病先防”,要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些麻烦,还真得全面下手,饮食和按摩双管齐下才行。
一、疲倦乏力爱感冒
典型症状:总感觉身体懒懒的,精神不振,特乏力,常冒汗,头晕健忘。温度稍微一降,总是第一个感冒的,而且感冒一般要拖上两周才能完全好。
调理推荐:山荸金蔗羊肉汤+拍打阳明胃经
这是典型的气虚,平时不觉得,冬天天冷,再加上工作忙,就表现的很明显了。应多吃些益气健脾的食物,推荐一道药膳,山荸金蔗羊肉汤。食材:铁棍山药150克,荸荠6只,胡萝卜1根,甘蔗250克,羊肉1000克。做法:先将羊肉洗净,斩块,放进加有橘叶或陈皮的沸水中稍焯,捞出冲洗干净;铁棍山药、荸荠、胡萝卜、甘蔗洗净削皮切厚块,然后把所有备好的食材一齐置于沙锅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白酒少许,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除了食疗,还可拍打阳明胃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常拍打能补气,主要穴位在下肢前外侧。还有,常按揉足三里穴位,也能健脾和胃,强壮体质。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二、手脚冰凉易出汗
典型症状:冬天怕冷,手脚总是冰凉、有时还会发麻,手心还一直冒虚汗。吃凉的东西胃会感觉不舒服,有时候还容易腹泻。
调理推荐:三红粥+灸关元
这种症状应属阳虚,以女性居多。主要是阳气不足、虚寒引起。日常多注意腰部、下肢的保暖,即使在空调房里,也应该尽量不穿露肩、露腰的衣服,以免寒气进入体内。三红粥原料:紫米、大枣、枸杞子。做法:将紫米、大枣、枸杞子一起熬,用量为6:1,即紫米6两,大枣1两,枸杞子10克。要温热喝。此外,艾灸足三里和关元穴也有助于补阳。
三、皮肤干燥老便秘
典型症状:特怕过冬,因为一到冬天,原本干燥的皮肤就更干了,经常起皮,还口干、咽干、鼻干,嘴唇干得起裂纹,还容易便秘,怎一个“干”字了得。
调理推荐:生地、桑叶、红枣茶
这种症状应属阴虚,也以女性居多,皆因体弱或久病引起,体内津液精血亏少。生地、桑叶、红枣茶:生地10克,桑叶5克, 红枣两枚,开水冲泡。生地滋阴润肤,桑叶疏风宣肺,红枣补血润肤。
此外,干燥季节一定要多喝水,多吃滋阴养肺的新鲜水果,如梨、杨桃、哈密瓜等;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油菜、禽蛋等,使皮肤得到润泽。多食粗纤维含量高的蔬菜水果杂粮,以利通便。
四、胸闷痰多常出汗
典型症状:应酬多,尤其年根里,大酒大肉吃喝不止。小肚腩越来越大,常常感到胸口闷,痰也很多,大冬天也特容易出汗。
调理推荐:山药芡实薏仁粥+按揉丰隆穴
很多男性平时应酬多,由于过食肥甘,体内痰湿凝聚,表现出来就是胸闷痰多,有的还面色黄胖,眼泡浮肿。这种情况下,除了注意多休息,少吃甘肥的食物外,还要多做户外运动。饮食调养推荐用山药芡实薏仁粥原料:芡实15克,山药30克,薏苡仁30克,红枣20克。制法:薏苡仁浸水中3小时捞出,山药去皮。放入所有食材,文火煮沸后继续闷半个小时即可。
中医认为,丰隆穴是化痰的强穴,痰多的人可常揉按此穴。快速取穴法:胫骨前缘外开2横指,外膝眼和外踝尖连线的中点每天按揉3~5分钟即可。
五、两胁痛多叹气
典型症状:性格内向,一到冬天,尤其是阴天或下雪的日子,心情就会变得很差,失眠多梦,有时还会感到胸部胀满,两胁串痛,好像有股气在里头窜来窜去。
调理推荐:橘皮粥+拍打肝经
冬天阳光少,容易让很多本就内向抑郁的人变得更加低落。长期如此,就会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推荐一道橘皮粥:橘皮50克洗净,捣碎备用,粳米100克洗净,放锅里加清水煮,粥快好时,把橘皮倒粥里,再煮上10分钟即可,粥会散发橘了清香的味道,有理气的功效。另外,喝水时加上几片玫瑰花瓣,有行气解郁的功效。
保健方法上,可以拍打足厥阴肝经,位于下肢内侧,可重点按摩太冲穴,该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常揉按,有助于疏肝解郁。此外,还应多参加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