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健康绕不开的话题,随着民众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可以让身体健康的方法。疫苗作为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成为很多人群打造健康身体的选择。但目前市面上各类疫苗太多,很多人对疫苗种类以及各类疫苗究竟有什么用所知不多。下面简单介绍疫苗的常见分类,并介绍疫苗接种后需要注意什么。
疫苗的常见分类你知道吗?
疫苗简言之通过将同自然发生病原体的物质,接种到个体身上,之后触发个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先天性免疫应答,使得机体形成该种物质的抗体,进而当这种病原体侵入时,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疫苗接种属于后天免疫的一种手段,通过疫苗接种形成免疫记忆,实现长期保护机体的目的。当前常见的疫苗类型多样,根据疫苗性质、预防特点、接种特点、产地等可以将疫苗分为不同类别。
1.疫苗性质区分——灭活疫苗、减毒疫苗等
灭活疫苗主要指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或者其代谢物,使用化学、物理等方法,使得病原菌失活,毒力丧失,但依旧保留其免疫原性。该种灭活疫苗接种后,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使得机体形成相关病原体的免疫屏障。因为灭活疫苗微生物已经被杀死,进入体内后不会出现大量繁殖的情况,因此该类疫苗一次性注射剂量比较大,而且多需要注射多次,以提高免疫力。灭活疫苗还有一个优点,其稳定性好,更容易保存。减毒活疫苗简言之就是在人工的条件下,让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丧失,保留病原菌的免疫原性、繁衍能力,以此进行减毒疫苗制作。此种疫苗使用后,接种者会出现一次短暂的亚临床感染,一般程度比较轻,进而引起免疫反应,形成相关疾病的免疫能力。该种疫苗可以长时间在体内作用,所以只需要接种一次,便可以帮助个体产生稳固的相关病原体免疫力。
2.预防特点区分——乙肝疫苗、防百日咳疫苗等
疫苗种类多样,根据预防疾病的不同,可以将疫苗分为乙肝疫苗、防百日咳疫苗、防脊髓灰质炎疫苗等。每一种疫苗可以针对单一疾病进行预防,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随着疫苗不断发展,为了避免疫苗接种多次的痛苦,从单苗逐渐发展为联合苗。联合疫苗简言之可以同时对多种疾病进行预防,实现减少接种次数,还能有效预防疾病的目的。儿童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尚未成熟,往往是联合疫苗接种的主要对象。联合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破伤风、小儿麻痹症、破伤风等多种疾病。常用的联合疫苗以五联疫苗为主。联合疫苗预防接种由于接种次数少,可以让孩子少遭罪,近年来应用率越来越高。除了儿童常用的疫苗外,成年人常用的疫苗包括HPV疫苗、感冒疫苗等。
3.接种特点——单次、多次
疫苗种类多样,接种时有的疫苗接种一次即可,有的疫苗则需要重复接种多次,才能达到形成免疫的目的。常见的接种多次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HPV疫苗等。感冒疫苗一般情况下一年接种一次,但因为其接种后预防效果有限,有需要的接种者需要每年重新接种。
4.疫苗产地——国内、国外
疫苗产地不同也可区分疫苗,一般将国外产的疫苗称之为进口疫苗。进口疫苗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其价格往往较高。
疫苗接种后需要注意什么?
疫苗接种后,由于疫苗进入体内,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个别接种者可能出现接种位置红肿、疼痛等情况,还有的接种者甚至出现了恶心、呕吐。因此一般疫苗接种完毕,接种者不可立即离开,需要留观30分钟左右,以便于医护人员随时观察接种者情况,及时发现接种者出现的异常,尽快进行处理,确保接种者的人身安全。有些接种者接种后出现的轻微疼痛、红肿可在2天到3天自行消失,无需过度担忧。
疫苗可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性接触的疫苗较多,包括乙肝疫苗、感冒疫苗、HPV疫苗、五联疫苗等。在疫苗选择上,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在疫苗接种后注意不良反应预防,按照医嘱做好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