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AIDS)是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发的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虽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医疗知识的有效推广普及,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逐步增加,可是艾滋病依旧作为现今全球性一个极其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面对性行为发展、性知识需求处于关键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加强对校园中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护策略的有效宣传教育力度是极其有必要的。
一、普及推广安全性教育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与生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青少年对性方面存在较强的冲动与好奇心。所以,对于艾滋病的防治从性教育角度进行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应该有效开设普及宣传性教育的课程,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怎样处理性关系、避免危险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等性知识与艾滋病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有效传授。与此同时,学校同样应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康的性观念,使青少年学生能够认识到乱交、早婚等行为有哪些危害,积极倡导青少年学生有效把控延迟性行为的时机,以此来保证自身安全。
二、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与咨询服务
学校应该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匿名的艾滋病咨询服务与病毒检测服务,提升便捷有效的资源渠道和检测平台,对于存在有艾滋病疑问的学生给予及时有效的解答,有效缓解和消除学生的不安焦虑情绪,以此来帮助青少年学生了解更多正确的艾滋病基础知识,有效预防艾滋病误区和谣言的传播,进一步降低学生感染HIV病毒的风险概率。与此同时,学校应该定期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艾滋病等健康检查,以便能够对学生的健康情况有及时的了解,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可能出现感染的学生。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将周边HIV免费咨询检测点的地址与联系方式公布出来,同时告知检测项目的免费性和结果的保密性,进而有效动员和鼓励有意愿的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检测服务。对于检测出来已经感染HIV的青少年学生,应该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并为这类学生提供随访服务与抗病毒治疗服务等,以此来帮助其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降低传播几率。
三、丰富防艾宣传教育方式
现今,每年青少年艾滋病病人都呈上升趋势,学校应加强对这种现象的重视程度,同时对健康教育进行强化。在实际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和当前社会新环境相结合,有效开设防治艾滋病的专业课程,定期举办多元化预防艾滋病知识点的宣传工作。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选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宣传,如开展防治艾滋病有关竞赛知识、板报、校园宣传、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活动。同时也可进行一些和艾滋病有关视频的录制,并将其上传到校园官方网站上,使青少年能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源,对防治艾滋病的知识更好地掌握。
四、加强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青少年来说艾滋病的感染和心理问题与压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其是导致青少年容易感染的一种重要原因。为此,学校就需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强化指导,有效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来为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帮助,使其对于情感问题可以正确进行看待和处理。除此之外,对于疑似感染者或确诊人员而言,其经常会受到他人以及社会所带来的较大压力与歧视,这部分学生通常心理压力都较大,学校可进行艾滋病心理辅导室的建立,给受到艾滋病折磨的青少年进行专业心理支持的提供,使用心理辅导引导其进行正确、正向生活态度的树立、抗压能力的有效强化,促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与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的两性健康教育与艾滋病的防护工作,离不开学校、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多方的共同合作。通过多方合作制度的有效构建,才能使服务与教育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为此,学校不仅应与家长展开合作沟通,定期开展家访活动与家庭教育,而且医疗机构与社区同样要提供有关支持与咨询服务,进而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有效把控和降低青少年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