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消化道肿瘤,如何做到早诊早治

时间 :2023-12-08 作者 :彭涛 来源: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近几年来,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癌症的发生绝不是几天、几个月就发生,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到具有侵袭性,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对于消化道早癌,我们经常安慰患者说“虽然您得的是癌,但是比较幸运的是,目前是早期癌。为什么这么说呢?消化道早癌是指病变局限在消化道黏膜层及黏膜下层非常表浅部位的肿瘤性病变,通过内镜下的微创治疗(ESD等)或者外科手术治疗,早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了90%,而进展期的癌症,5年生存率不足50%因此,开展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控制癌症一个重要措施。

一、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要认识高危人群,做好筛查及随访,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符合如下第1条和第2-6条中任一条者均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应作为筛查对象:

1、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发地区居民;

3、HP感染者;

4、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恶性贫血等疾病;

5、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

6、存在高盐、腌制饮食、吸烟及重度饮酒等高危因素。

而对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是:大便潜血阳性,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本人有大肠癌手术史或大肠腺瘤性息肉病史,炎症性肠病患者,盆腔放疗史。

二、怎样才能发现早期消化道早癌呢?

早期胃癌、食管癌的临床表现非常神秘,最开始可能仅胃粘膜颜色发生了一点变化,目前的CT、彩超、消化道钡餐等技术无法捕捉到如此细小的变化,胃肠镜可以通过先进的双滤光染色及放大技术观察到可疑病变,进行内镜下活检行病理检查做出准确判断。而结直肠癌一般经历了“息肉-腺瘤-上皮内瘤变-癌”的过程,若是在息肉阶段将其切除,就可以把结直肠肿瘤扼杀在摇篮中,因此胃肠镜是筛查消化道早癌、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首选手段!

、消化道早癌筛查有什么好处呢?

做好消化道早癌筛查益处多多。第一,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能够超过90%,而进展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约30%。第二,对于消化道早癌的治疗除了传统的外科手术外,目前尚可以选择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目前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成熟微创方法,可达到与外科手术一样的效果,它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早期的癌症病灶一般很小,并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内镜下微创治疗相对于外科手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创伤小,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等。所以,癌症筛查要早诊早治。 

四、那么什么人需要做ESD呢?

1经检查发现消化道有巨大平坦息肉直径大于2 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和无蒂息肉

2经检查发现胃肠道早癌    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适应证为淋巴结转移,无论病灶位置及大小如何,均能应用ESD切除。在日本,ESD已被确立为上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切除的标准方法。

3经检查发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L)是指一大类消化道上皮以下组织起源的实体肿瘤,包括平滑肌瘤、间质瘤、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类癌、异位胰腺、囊肿、静脉瘤等,对于直径>2 cm的黏膜下隆起需ESD治疗。

五、我们怎么预防消化道肿瘤呢?

消化道早癌包括食管早癌、胃早癌、结直肠早癌,这三种都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一次胃肠镜检查可以筛查三种消化道肿瘤。我国早癌筛查共识推荐,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常规性胃肠镜检查,如果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或者患有萎缩性胃炎、结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等癌前疾病,筛查的时间要提早10年。另外,生活中注意个人饮食习惯,远离烟酒,减少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熏制和腌制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提倡分餐制,必要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建设健康中国!消化道早癌无典型及特异症状,往往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常规抽血等体检项目无法直观发现消化道早癌。随着内镜诊治技术的不断进展,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早诊早治率得到极大提高。胃肠镜仍是目前筛查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最直观、最主要方法我们要重视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筛查,早诊早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