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外科术后的护理管理关键点

时间 :2024-03-04 作者 :赵丽平 来源: 宁阳县乡饮乡卫生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解决一些疾病或损伤的问题。然而,手术本身并不是治疗的终点,而是一个开始。手术后的护理管理是影响手术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介绍一些外科术后的护理管理关键点,帮助你了解如何更好地恢复和康复。

1.术后的一般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的生命体征可能会发生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护理人员应该定期监测和记录这些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控制疼痛:术后的疼痛是正常的反应,但也会影响恢复和舒适度。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并评估疼痛的程度和特点,调整用药方案。

预防感染:术后的伤口是感染的入口,需要保持清洁和干燥。护理人员应该按时更换敷料,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注意有无红肿、渗液、发热等感染的迹象,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促进排泄:术后的排泄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如便秘、尿潴留等。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膳食纤维,按时排便和排尿,注意有无腹胀、腹痛、尿频、尿急等异常,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的呼吸道可能会有分泌物堆积,导致咳嗽、呼吸困难等。护理人员应该教导患者做深呼吸和咳嗽的动作,帮助清理呼吸道,注意有无气喘、发绀、发热等异常,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2.术后的特殊护理

根据不同的手术部位和类型,术后的特殊护理也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术部位和类型,以及相应的特殊护理要点:

头颅手术:头颅手术后,护理人员应该保持患者的头部高于身体,避免头部的压力和创伤。同时,应该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如意识、语言、视力、听力、肢体活动等,注意有无出血、脑水肿、脑疝等并发症,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胸部手术:胸部手术后,护理人员应该保持患者的胸部稳定,避免胸部的压力和创伤。同时,应该观察患者的呼吸功能,如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等,注意有无气胸、胸腔积液、肺炎等并发症,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腹部手术后,护理人员应该保持患者的腹部舒适,避免腹部的压力和创伤。同时,应该观察患者的消化功能,如胃肠蠕动、恶心、呕吐、腹泻等,注意有无肠梗阻、腹膜炎、胃肠瘘等并发症,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骨科手术:骨科手术后,护理人员应该保持患者的骨骼稳定,避免骨骼的移位和创伤。同时,应该观察患者的血液循环,如皮肤色泽、温度、脉搏等,注意有无血栓、出血、骨折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3.术后的康复训练

术后的康复训练是指在手术治疗后,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心理、功能等方面的训练,来促进患者的伤口愈合,恢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的过程。术后的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部位和类型,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术后的康复训练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康复:早期康复是指在术后的24小时内开始的康复训练,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转身、坐起、下床、走路等,目的是防止卧床不动导致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血栓形成等。

中期康复:术后中期康复是指在术后的一周内开始的康复训练,主要是一些针对手术部位的功能训练,如呼吸训练、肢体训练、腹部训练等,目的是恢复手术部位的功能,如呼吸功能、肢体活动度、腹部压力等,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瘢痕挛缩等,促进伤口的愈合和骨折的固定。

后期康复:后期康复是指在术后的一周后开始的康复训练,主要是一些针对全身的体育锻炼,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目的是提高患者的体质,增强抵抗力,预防复发或其他疾病。

远期康复:远期康复是指在术后的一个月后开始的康复训练,主要是一些针对生活的适应训练,如职业训练、社交训练、心理训练等,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

术后的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制定和调整。患者应该积极配合,按时完成,不要过度或不足,以免造成不良的影响。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