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乙肝大国,据统计,中国有将近1.4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比较高的,在中国已经达到了7%,目前这个数据还在不断上升。 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是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害,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因此,预防乙肝对于保护肝脏健康意义重大。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乙肝呢? 预防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以下5个步骤:
1.打疫苗
目前,我国有5种主要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分别是: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e抗原)、 HBeAg (乙肝e抗体)、抗 HBs (乙肝核心抗体)和抗 HBs (乙肝表面抗体)。
我国的新生儿出生后,都要注射一支抗 HBs的疫苗,就是俗称的“乙肝疫苗”,一般需要接种3针,共10个月左右。因为如果人体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那么很可能会感染上乙肝病毒。此外,还可以选择注射人免疫球蛋白(HBIG),它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对抗体产生加强作用。
一般情况下,成人都建议接种两针乙肝疫苗,对儿童则需要接种三针。同时还可以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抗 HBs。
2.切断传染途径
(1)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身体的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如果你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去医院做检查。
(2)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如需文身、穿刺等可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物品。
(3)远离毒品:很多人都知道毒品对身体有害,却忽略了毒品也会引起乙型肝炎。据调查显示,有85%的乙肝患者是因为长期吸食海洛因等毒品而导致病情恶化。
(4)积极治疗: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通过抗病毒治疗来抑制病毒的复制、降低转氨酶,延缓和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3.预防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生后被感染乙肝病毒。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孕妇应该做好相关准备。
(1)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2)乙肝疫苗接种的全程必须在医院注射,且应在不同的医院注射不同的疫苗;
(3)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尽早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一直持续到幼儿6个月;
(4)在孩子12岁之前,定期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如果发现孩子有抗体存在,就可以免除抗病毒治疗。
4.做好个人防护
如果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不要过于焦虑和恐惧,应该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定期检查肝功能、B超等项目,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在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被抓伤、擦伤等。在医院进行注射、拔牙等医疗行为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比如戴口罩、手套等。尽量避免去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美容或者纹身等。
5.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规律作息等。如果家人患有乙肝,一定要及时进行检查治疗。此外,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进行预防。在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餐时坚持使用公筷,并对碗筷等公共使用餐具进行消毒。少喝酒,长期酗酒对肝脏有很大伤害,要注意远离酒精,尽量不要喝酒。另外,要做到滴酒不沾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治疗态度对预防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要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疾病的严重性,避免过度焦虑和恐惧。平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及优质蛋白类的食物,比如鱼肉、鸡蛋等,提高营养水平,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