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急性硬膜外血肿?
急性硬膜外血肿指的是存在于颅骨内板和硬脑膜之间的血肿,也被称为是硬膜外血肿。在急性硬膜外血肿之后会有以下一系列典型临床表现:①意识障碍。当发生急性硬膜外血肿,大部分患者在伤后早期会出现短时间的意识障碍,随后即完全清醒或有意识好转,但也有部分患者脑损伤比较严重,可能会出现持续昏迷,且有进行性加深的表现;②颅内压增高。当发生急性硬膜外血肿后,患者颅内压也会增高,此时也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③神经系统体征。如果急性硬膜外血肿造成神经受损,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包括面瘫、偏瘫、失语、瞳孔散大等。
2. 如何进行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初步诊断?
2.1头皮伤检查
尤其是对于留有长发的患者,必须要特别注意仔细地检查患者当前头部情况。确定出头皮损伤和头皮血肿的位置,可借此来分析暴力作用部位。除了局部头皮挫裂伤外,常见到皮肤肿胀,出血经骨折线至骨膜下或经破裂的骨膜至帽状腱膜下所形成的骨膜下或帽状腱膜下血肿。结合临床症状和骨折线的走行,对判断颅内血肿的部位和类型有所帮助。
2.2颅骨平片检查
一般情况下,硬脑膜外血肿伴有颅骨骨折者占95%以上,并且属于绝大多数发生在着力部位,无骨折者很少。经头颅平片见到不同类型的骨折,常表现为线性、凹陷性、洞形或粉碎性骨折。当骨折或骨折线通过脑膜中动脉沟或静脉窦沟时,多可考虑有硬脑膜外血肿的可能。
2.3CT扫描
处于于颅骨内板下方的急性血肿为梭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CT值为40-100Hu,密度均匀,边界清楚;亚急性血肿为双凸镜高密度影,系混杂密度。均有同侧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骨窗位像上,尚能显示颅骨骨折。
2.4MRI扫描
该诊断方式可使用于各型血肿的检查。血肿的形态与CT扫描表现基本相似,并能分辨出低信号的硬脑膜。根据T1、T2加权像可作出诊断。
3.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紧急治疗?
急性硬膜外血肿原则上来说一经诊断立刻就要进行手术治疗,帮助患者排除体内血肿,缓解颅脑高压。在手术之后,看患者的婚服情况采用恰当的非手术治疗措施。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预后效果良好。
3.1手术治疗
①骨窗开颅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适用于病情危急,已有脑疝来不及行影像学诊断及定位,直接送入手术室抢救的病人,先行钻孔探查,然后扩大成骨窗清除血肿。颅骨缺损留待2~3月之后择期修补。②骨瓣开颅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适用于血肿定位明确的病例。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行成形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后,如果硬脑膜张力高或疑有硬脑膜下血肿时,应切开硬脑膜探查,切勿轻易去骨瓣减压而草率结束手术。对于巨大硬脑膜外血肿脑疝的病人,有人主张血肿清除术后采取去骨瓣减压,以免手术后大片脑梗塞水肿、再次发生脑疝。③钻孔穿刺清除硬膜外血肿:适用于特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紧急抢救,为暂时缓解颅内高压,赢得时间,先行锥孔或钻孔排出部分液态血肿,这种适用于院前急救或脑内血肿的引流。
3.2非手术治疗
①甘露醇:视情况调整甘露醇用量及用法,需要密切关注血压及肾功能、电解质变化。②甘油果糖:用法同甘露醇,对于肾功能的损伤小,故适用于肾功能差的患者。③呋塞米:间断静推或肌注,可有效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低钾患者慎用。④3%氯化钠注射液:静点3%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力,减轻脑疝症状。低钠血症患者需注意避免血钠提升过快引起脑桥溶解。⑤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具有稳定细胞膜结构的作用,可使脑水肿得到改善。常用地塞米松、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⑥奥美拉唑:可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进而防止出现胃溃疡。⑦神经营养因子:顾名思义,可以营养神经和促进神经的恢复。
3.3其他治疗方式
一定要随时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过度通气,降低颅内压。头高30°卧位,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肿胀,逐渐降低颅内压。避免暴力吸痰、喷嚏、剧烈咳嗽等增加颅压的因素。
结语: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处理更加迅速有效,才能够帮助挽救患者生命,缓解颅内高压,为患者的救治赢取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