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来我院就诊的孩子中有14-18岁的女孩子,家长很担心,为什么到了该发育的年纪,迟迟不见来月经。女孩子身材矮小,有的还不足140CM,查体发现乳房没有发育,外生殖器官幼稚形,阴毛稀少。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做了相关检查。
超声检查提示始基子宫,卵巢发育不良。实验室检查:性激素水平显示雌激素低、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高,生长激素降低,染色体检查结果为45,X。结合临床诊断为特纳综合征。
一、什么是特纳综合征?
特纳(Turner)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或女性性腺发育不全。是一种影响身高发育、性腺发育比较常见的性染色体病,发生率为1/2500女性,但在自发流产中的发生率为7.5%,表明多在胚胎期流产、死亡。
二、特纳综合征分型有那些?
1.X单体型 为本综合征的主要核型,45,X,症状最典型。
2.嵌合型(45,X/46,XX;45,X/47,XXX;45,X/46,XX/47,XXX) 这一类型的患者,临床症状轻重取决于正常与异常细胞系所占比例。若45,X的细胞系占绝对优势,则可表现出典型的Turner综合征症状;若46,XX细胞占绝对优势,则表型近似正常个体,能孕,但生育能力降低,并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
3.X长臂等臂,核型46,X,i(Xq),患者表型近似45,X型,但症状较轻。身材矮小。第二性征不发育,原发性闭经,阴毛、腋毛少。肘外翻及第4、5指(趾)骨与掌(跖)骨短或畸形,但蹼颈少见。X染色体较大。
4.X短臂等臂,核型为46,X,i(Xp),表型似45,X型,索条状性腺,第二性征发育不良,但身材正常、不矮。
5.X短臂缺失,核型为46,X,del(Xp),具有特纳综合征的各种症状,身材矮小。
6.X长臂缺失,核型为46,X,del(Xq),症状似X短臂等臂染色体的患者,但身材不矮小。
7.X环状染色体,核型为46,X,r(X) ,相当于X染色体的长臂和短臂的部分缺失。环的大小表明其缺失程度,并决定其症状的表现程度:环越小,表明缺失部分多,表型近似典型的Turner综合征症状;环越大,表明缺失部分少,表型可与正常女性近似。
三、特纳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
正常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而特纳综合征通常只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另一条X染色体完全缺失或部分缺失。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生时常有手足水肿,后期出现身矮、生殖器与第二性征不发育。身高一般低于150厘米,未经治疗的特纳综合征妇女的最终身高约为143厘米,对于身材矮小,往往三岁前表现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通常比同龄人矮小。特别是到了青春期,正常同龄女孩身高快速增长,而特纳综合征的女孩生长缓慢,与同龄人差别很大。由于卵巢发育不良导致雌激素分泌过低,就会出现乳房发育不良,没有月经来潮,成年后的特纳综合征患者一般没有生育能力。女性外阴发育幼稚,有阴道,子宫小或缺如。躯体特征为多痣、眼睑下垂、耳大位低、腭弓高、后发际低、颈短而宽、有颈蹼、胸廓桶状或盾形、乳头间距大、乳房及乳头均不发育等。智力发育程度不一。成年后发生骨折、糖尿病、高血压和中风等风险增加。一般人群相比,特纳综合征妇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增加,而且在生命的各个阶段涉及多个器官。
四、特纳综合征有那些诊断方法?
1.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诊断特纳综合征的金标准。产前可通过绒毛、羊水、脐血染色体检查,出生后做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也可采用FISH、MLPA、QF-PCR、CMA和CNV-seq等快速诊断技术。
2.性激素检查:雌激素降低、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升高。
3.超声检查:子宫及双附件超声常见始基子宫或子宫小、卵巢未探及或成条束状。
五、特纳综合征有那些治疗方法?
1.生长激素治疗:尽早通过注射生长激素进行治疗,直至青春期早期,可显著改善特纳综合征患者最终的身高。
2.雌激素治疗:大部分女孩从青春期早期开始接受雌激素治疗,可以帮助乳房发育,改善子宫大小,维持第二性征。
如果女孩子出现身材矮小、性发育迟缓,高度警惕特纳综合征,应尽早就诊,明确病因,可到我院儿保科、妇科门诊、优生遗传科进行就诊咨询,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