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周血白细胞
外周血白细胞产生于骨髓,是临床初步鉴别感染与否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指标。需要排除肿瘤、血管炎等非感染性疾病及新生儿、妊娠、月经期、分娩、情绪等生理因素引起的白细胞合并中性粒细胞升高。
二、红细胞沉降率(ESR)
红细胞沉降率(ESR)为炎症反应的的非特异性指标,在急性细菌性炎症时,2-3天就会出现血沉加快现象,但其特异性较差,且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对鉴别感染、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临床意义均不大,ESR只对结核或植入物继发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据研究发现ESR对风湿性疾病的价值远高于感染性疾病,且可用于观察疾病的活动性。
三、C反应蛋白(CRP)
CRP 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也是最常用的评估感染的指标之一,其通过细胞因子介导而由肝脏合成产生,可与配体(细胞或细菌等的磷酰胆碱)结合,激活补体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将带有配体的病原体或病理性细胞清除,以维持机体稳态。
通常情况下,CRP在感染发生后 6-8h 开始升高,24-48h 达到高峰,比正常值高几百倍;同时,CRP 的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正是由于这种相关性的存在,临床大夫在对细菌感染作抗生素治疗时,通常会监测 CRP 的动态变化,相比较其他临床体征而言,CRP 能够更早作出并发症警报和治疗效果的判定。
不过,病毒感染时,CRP 通常不增高(除了一些严重侵袭导致组织损伤的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因此,CRP 亦可作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
还有研究指出,持续的轻度 CRP 升高,提示有持续的炎症存在,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四、血清淀粉样蛋白(SAA)
SAA 是组织淀粉样蛋白 A 的前体物质及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肝脏中由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合成。
与前两者不同,SAA 不仅在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升高,其在病毒感染时亦有显著升高,尽管细菌感染时升高的幅度大于病毒感染。另外,SAA 也是感染早期的敏感指标,其敏感性高于 CRP,通常情况下,SAA 阴性可排除感染。一般与CRP联合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
除此之外,SAA 还具有快升快降的特点,机体受感染后,4-6h 内即可迅速升高约 1000 倍;在病原体被清除后又可迅速的降低至正常水平,因此,可作为反映机体感染情况和炎症治疗效果的灵敏指标。
五、降钙素原(PCT)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它与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CT在感染2-3小时开始增加,6-8小时体内浓度快速升高,12-48小时达到峰值,2-3天后恢复正常。PCT在病毒性疾病时不增高或轻度增高,亦可作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
六、白介素-6(IL-6)
IL-6 是一种细胞因子,属于白细胞介素的一种,可由纤维母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上皮细胞、角质细胞、以及多种瘤细胞分泌及产生。
IL-6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员,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处于中心地位,可介导肝脏的急性期反应,诱导产生 CRP 和 PCT,因此也会早于 CRP 和 PCT 的出现。通常情况下,细菌感染后,IL-6 迅速升高,PCT 在 2h 后增加,而 CRP 在 6h 后才迅速增加,这也是 IL-6 检测的优势所在。
由于炎症反应中 IL-6 的升高早于其他指标,而且持续时间长,因此可用来辅助急性感染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另外,IL-6 半衰期要短于 CRP 和 PCT,能更快的反应抗感染治疗的效果,因此,动态观察 IL-6 水平也有助于了解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
七、肝素结合蛋白(HBP)
肝素结合蛋白(HBP)是机体激活中性粒细胞嗜酸颗粒释放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1-2小时可明显升高,脓毒症患者在10小时可达峰值。在严重细菌感染早期,快速诊断方面具有诊断价值。尤其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检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