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属于脑血管疾病之一,很容易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体当中,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脑出血,严重时甚至会陷入到昏迷状态,致死率较高。脑出血要配合加强日常护理,才能够控制好血压和血脂,保证身体健康。
1. 脑出血的早期症状
1.1剧烈的头痛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通常出血的一侧的头部会伴有恶心、呕吐的情况,有很多病人先是出现间断的头痛,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造成持续的头痛。
1.2头晕
一般头晕伴有旋转感或者站立不稳的情况。
1.3舌根僵硬
会突然感觉到舌根僵硬、舌头庞大,甚至说话不清楚、舌头痛、吞咽困难等各种表现。
1.4身体麻木
面部手指可能会出现麻木,部分脑出血的病人在发病前会有一边身体的麻木,或者面部、胳膊、手指麻木。
1.5流鼻血
近期反复流鼻血。正常流鼻血是不可怕的,但是伴有高血压还经常出现流鼻血的症状就要小心了。高血压的病人经常流鼻血,半年内可能会有脑出血的可能性,无论是病人或者家人,都应该密切留意的去医院做相应的检查。
1.6精神状况欠佳
老打瞌睡,特别喜欢打哈气。脑出血会导致脑组织出现低氧的情况,引起脑功能的障碍,出现白天嗜睡和频繁打哈气的症状。
2. 脑出血的原因
2.1高血压
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导致脑出血的原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动脉壁变薄,血管壁承受压力增加,容易发生破裂,进而引起脑出血。
2.2血管病变
脑出血还可能是血管发生突发性病变引起的,比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这些病变可能会在任何年龄段发生,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2.3出血性卒中
该疾病是导致脑出血的另一种情况,这种情况通常与血液凝固失调有关,比如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性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3. 探讨脑出血后的护理要点
3.1饮食护理
脑出血患者在康复期要保持合理饮食,不得抽烟喝酒,要遵循高蛋白、高纤维素和低脂的原则。患者要多吃豆制品和绿叶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还要多喝水,促进排尿,避免发生尿路感染,尽量不要吃油腻食物。多补充钾元素和维生素能够增强血管,多补充番茄红素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避免血管硬化。
3.2注意个人卫生
脑出血患者一定要多休息,保证休息环境安静和舒适,并注意个人卫生。如果有大小便失禁的问题,需定时清理会阴部和肛门,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尿液出现浑浊现象,很可能是发生了泌尿感染,一定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3.3功能训练
脑出血患者常常会遗留运动障碍,无法正常活动,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必须进行系统性的功能训练。需要及时对患肢进行按摩,鼓励患者积极运动,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如果有语言功能障碍,还需要进行语言训练,增强交流能力。
3.4心理护理
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3.5预防并发症
①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②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③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④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⑤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结语:
希望脑出血患者和家属都能够对日常护理问题加强重视,通过细心地呵护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