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讲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基本知识、手术过程、注意事项。
1.手术室准备:
在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之前,要提前做好常规性准备工作。首先医生会对患者和家属讲明手术的目的、结果和可能会发生的危险。一般开颅手术配血400毫升到600毫升。如果是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等手术,需要准备1000到2000毫升。医护人员会要求患者在术前一天剃光头,用肥皂洗头之后戴上一次性帽子。手术之前6到8小时要禁止饮食,手术前一晚用肥皂水或者是甘油排便灌肠。手术前使用催眠药物如安定5毫克,苯巴比安0.03口服。在手术之前30分钟注射麻醉药,具体情况根据麻醉医生的意见进行处理。病人在昏迷之后送到手术室之前,彻底清除病人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避免中途因为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影响患者安全。在手术之前己型脑室引流者必须要夹闭引流管,等到手术室把引流管悬挂到一定高度之后再放开。在手术之前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
2.患者护理:
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手术当中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出血量,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并注意仔细对伤口进行清洁。由于颅内血肿清除受属于有创性治疗,因此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伤口部位出血,要定时观察出血量。在做颅内血肿清除术时,要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体温、心电图,随时判断患者生命体征。确保各项指标正常,不需要进行其他特殊治疗。医护人员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向患者提前解释手术的方法,风险和注意事项,鼓励患者表达出内心的恐惧和担忧,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在此期间患者也可以通过冥想和深呼吸等方式,帮助缓解自己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3.手术技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属于一项风险比较高的手术,因此需要对手术操作的技术要点加强重视。在手术当中首先选择血肿距离表面最近的区域,并避开重要功能区域进行开颅。如果硬脑膜和硬脑膜外有血肿,需要首先进行清理。检查脑表面是否有挫伤。挫伤比较重的位置常常可以发现浅部位存在的脑内血肿。如果看不到血肿,可以在挫伤的穿刺点首先进行电凝,然后使用脑室针,逐渐向脑内穿刺确定出血肿位置。如果没有挫伤,则按照CT影像的位置确定出血肿方向,在非功能区域的脑回上选择穿刺点。使用吸引器把血肿吸出,如果有软化和坏死的脑组织会一起清除。在彻底止血之后,在血肿腔内置引流管,然后关闭切口。
5.术中注意事项:
在手术当中处理深部血肿时,脑皮质的切口都会选择非功能区,距离脑表面比较近的部位,并且缺口不能太大,避免再一次加重脑损伤。在手术中医生会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良好的照明能够止血更加彻底。如果血肿块过于接近脑组织,那么医生不会选择强力吸引,以免出现新的出血,加重脑部损伤。医生会用镊子夹一小块棉片,一边剥离血肿一边使用吸引器在棉片上吸引,这样可以有效减轻脑部损伤。在手术中医生会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报告异常情况。
6.术后护理:
开颅血肿清除术与一般开颅术之后的术后护理相同,但是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特殊处理。脑疝时间比较长,并且患者年老体弱,存在比较严重的脑伤并发症。虽然脑疝已经恢复,但是意识障碍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必须提前根据医嘱进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如果继发脑干损伤比较严重,同时手术之后生命体征不够平稳,医护人员会及时利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配合采用低温疗法。重症病人如果有条件的,医护人员会建议患者收入到ICU病房当中,家属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监护。
7.并发症管理:
除了一般手术后经常会发生的并发症之外,开颅血肿清除术尤其要注意复发性血肿以及迟发性血肿的出现,或家属要配合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在手术之后可能会出现继发性的肿胀和脑水肿,需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妥善处理。长期昏迷的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下丘脑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等,需要配合给予相应的处理。
结语:
手术属于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力,降低患者的制裁率和死亡率。开颅血肿清除手术需要按照医生知道配合医疗方案的开展,这样才能够减少风险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