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是指急性心肌缺血的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同时发生,导致左室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左室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左心衰竭是指在左室收缩功能减退的基础上,出现心排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继而导致全身各个脏器缺氧和坏死。
由于急性左心衰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水肿、低血压、心律失常和休克等。因此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也是降低急性左心衰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1.评估病情
(1)评估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生命体征。急性左心衰患者常有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口唇发绀等表现,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发病的原因及诱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2)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既往史。急性左心衰患者一般有器质性心脏病史,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冠心病的患者应详细询问其是否有劳累史、是否有心绞痛病史以及是否服用过硝酸甘油等药物。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详细询问其是否有高血压病的病史并询问其服药情况;对于心肌炎患者应详细询问其发病的原因,如有无劳累史、感染病史等。
(3)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时,要认真观察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判断心肌是否缺血及心肌功能是否正常。当出现 ST段压低时,要注意与慢性心力衰竭相鉴别,以防止误诊。另外还要观察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关系,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2.用药护理
(1)遵医嘱正确及时应用药物。
(2)用硝普钠要注意现配现用,溶液避光,有条件最好用输液泵或微量泵输入。
(3)洋地黄制剂静脉应用时需稀释后缓慢注射。
(4)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例如用利尿剂要严格记录出入量。
3.患者体位
患者取半卧位,如持续胸闷或呼吸困难,可取坐位,头部稍抬高,并适当地给予氧气吸入。如伴有烦躁不安时,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对于心衰患者的体位要经常变换,防止静脉淤血。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和舒适,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对皮肤瘙痒的患者给予镇静止痒药物;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时翻身按摩,保持肢体活动自如。
4.一般护理
(1)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心率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2)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预防感染。对于严重感染或吸氧后呼吸困难加重的患者,应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及节律,及时给予吸氧、平喘、解痉等对症治疗。
(3)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唇甲和甲床的变化,以及尿量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由于患者心功能不全导致了身体各个器官功能减退,应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受到刺激,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5.心理护理
急性左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进而加重病情。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和决心,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告知家属急性左心衰患者存在的危险性以及手术的必要性,以取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在手术前,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缓解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后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家庭情况,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鼓励其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来,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6.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急性左心衰患者应卧床休息1~3个月,以减轻心脏负担。
(2)出院后3个月内应定期复诊,行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有条件者可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3)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周,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
(4)遵医嘱服用药物。
(5)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及心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