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必须把好合理用药关

时间 :2023-12-07 作者 :刘元超 来源: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种类日益增多,然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药物不良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增加了医疗费用,影响了治疗效果。因此,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必须成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药物不良反应是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体接受正常剂量的合格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根据其临床表现和性质可分为:

副作用:指在使用药物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一般来说多数副作用都比较轻微,停药后可以恢复。

毒性反应:指在使用药物时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但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包括急性毒性反应和慢性毒性反应,急性毒性反应通常是由于剂量过大引起,主要影响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反应通常是药物在体内过多蓄积引起,主要损害肝脏、肾脏、骨髓、内分泌等的功能。

过敏反应:指在使用药物时出现的过敏反应,与剂量无关,停药后仍会持续存在。

后遗反应:指在使用药物时出现的延迟反应,停药后仍会持续存在。

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而是药物主要作用的间接结果.

首剂效应:一些病人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

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病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该反应和遗传有关,与药理作用无关。大多是由于机体缺乏某种酶,药物在体内代谢受阻所致反应。

药物依赖 :反复地(周期性或连续性)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上或生理上或两者兼有的对药物的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要连续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

停药综合征:一些药物在长期应用后,机体对这些药物产生了适用性,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易使机体的调节功能失调而发生的功能紊乱,导致病情或临床症状上的一系列反跳回升现象和疾病加重等。

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药物引起的三种特殊毒性,

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因素: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活性、代谢特点等均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病理状态等均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用药不当: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合并用药过多等均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药品质量问题:药品生产、储存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如杂质含量过高、药品污染、储存不当等,均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三、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考虑患者病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合适的剂量、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合适的用药时间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合理用药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四、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

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在用药前,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理生理特点、过敏史等因素,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

选择合适的药物: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理学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使用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点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过量使用药物。

避免不合理的合并用药:医生应避免不合理的合并用药,减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定期检查:在使用药物期间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如肝肾功能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进行处理。

加强药品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可靠。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避免患者自行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

结束语:

总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必须把好合理用药关。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不合理的合并用药、加强药品管理、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遵守医嘱,合理使用药物。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