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维持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有助于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有害物质和多余水分,纠正酸碱及水、电解质失衡,使患者体内内环境接近正常。而了解血液透析的原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等,则有助于大家关注肾脏健康,加强慢性疾病的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患上肾脏疾病的风险。
1.什么是血液透析?每次血透需要多长时间?
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通过机器替代肾脏的功能,帮助清除体内积聚的废物与过多的液体,从而维持身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液会被引入一个称为“透析器”的装置中,在这里血液与透析液进行交换,透析液模拟健康肾脏的功能,帮助去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清洁后的血液再输回患者体内。
通常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周治疗2~3次,每次治疗时间在4个小时左右;而对于初次透析患者来说,一般为2~3小时。另外,也有少数患者选择每日短暂透析,每次透析时间为1.5~2小时。总的来说,透析时间、频率都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而定。
2.血透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出血。血透治疗中使用的血管通路有时会出现出血的情况,尤其是动静脉瘘、血管内瘤的部位。出血可能是由于通路处的创伤或异常血管结构引起,严重时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二是感染。血管通路是外源性开放系统,存在感染的风险。感染可能引起局部红肿、发热、恶臭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处理,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需要移除血管通路。三是堵塞。血管通路堵塞可能是由于血栓形成、血管壁增生等原因引起,导致血流受阻,影响透析治疗的效果。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与血管造影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通路的堵塞问题。
另外,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也可能出现身体不适。首先是头晕。由于透析治疗会影响体内水分与电解质的平衡,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晕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厥。其次是恶心或呕吐。透析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或呕吐的症状,这可能与治疗过程中的代谢产物清除过快或不适当的饮食摄入有关。再者是呼吸困难。透析治疗时,如果液体平衡不良或存在肺部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最后是腹部或肌肉痛性痉挛。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或肌肉痉挛等症状,这可能与透析过程中电解质失衡及失水过多有关。
针对上述问题,患者在接受血透治疗时需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并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同时严格遵守医嘱,加强自我管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确保透析治疗能安全且有效进行。
3.血透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定期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保护好血管通路。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保护好血管通路非常重要。因此不要抓挠血管通路附近的皮肤,需要保持干净,也不能让任何人使用这一侧的手臂测量血压或抽血;另外,还要仔细观察血管通路部位是否有异常红肿、渗液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其二,每日自测体重。血液透析患者的体重管理非常重要,因为过重或过轻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应该每天早晨起床后测量体重,并记录在日记本上或手机上。如果发现体重异常变化,应该及时向医生汇报。其三,遵循特殊饮食要求。由于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要限制高钠、高磷、高钾食物的摄入,适量控制蛋白质摄入,平衡热量摄入,避免食用含钠较高的调味品和加工食品,以及合理补充蛋白质等。
总之,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好血管通路、控制体重和遵循饮食要求等方面。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