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外伤,比如割伤、擦伤、刺伤等等,对于这些伤口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感染现象或者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掌握正确的伤口护理措施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外伤之后如何正确处理普外科伤口。
初步处理
清洁伤口
无论是哪种情况的外伤,第一步都需要做好对伤口进行清洁处理,需要使用生理盐水或者清水进行伤口的冲洗,这样能够顺利去除伤口表面存在的异物以及污垢。当伤口存在沙粒等物质,嵌入比较深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消毒过的镊子轻轻取出。对于擦伤现象,可以在使用流动水进行伤口冲洗之后,再使用碘伏来涂抹在伤口上。
消毒伤口
需要在完成清洁之后,使用消毒药水进行伤口的消毒处理,要从伤口的中心朝向外周涂抹,尽量扩大范围,对于开放性伤口,不要直接将刺激性强的消毒剂涂抹在伤口上,避免损伤加重。
正确包扎
止血处理
在对伤口包扎处理中,一定要做到快速止血,以此来降低出现创伤之后的失血量,防止因为失血过多原因而导致休克现象发生。可以采用加压包扎或者止血带的方式进行止血,通过积极止血来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选择合适敷料
要根据伤口的大小和类型来选择合适的敷料,比如棉球、纱布、创可贴等等,如果伤口存在渗液,则需要选择吸收性良好的敷料片。
包扎技巧
需要将敷料较为均匀地覆盖在伤口的表面,避免因为局部压力过大原因而导致伤口的愈合受到影响,在进行敷料固定过程中,也需要使用医用绷带或者胶带,确保松紧程度适宜,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
观察伤口
对伤口情况观察
需要严格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分析伤口是否存在发热、红肿、异常分泌物、剧烈疼痛、异味等情况,如果出现了这些异常情况,就可能是发生了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现象,需要立刻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定期换药
需要做到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来说,敷料需要每天或者每两天更换一次,如果发现敷料被渗出液浸湿现象也需要及时更换,在对伤口换药中,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到伤口。
日常护理
饮食护理
在外伤发生之后要适当补充营养,可以喝一点鱼汤、排骨汤等。在休养的过程中要多喝水,这样能够促进血液的流动,确保新陈代谢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于疾病恢复有着一定的效果,如果我们因为要避免上厕所而喝水少,那么就会导致身体当中的毒素大量的堆积到身体当中,这样发生便秘的概率也会极大程度的提升,也会导致恢复过程变得更加困难。
运动护理
虽然说发生了外伤现象之后的初期确实需要进行卧床休息,但是当疾病得到一定的恢复之后便需要适当地进行运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确保患处血液循环得到保障,伤口部位恢复也更快,具体活动的时间需要根据疾病情况来决定,比如出现了下肢创伤现象,走动的时间相对来说就需要晚一些。而如果是上肢创伤,下床运动时间就可以较早一些。
确保伤口干燥通风
需要保证伤口的干燥以及通风性良好,这样能够加速伤口愈合速度。需尽量选择透气、宽松的衣服,避免穿紧身衣对伤口造成摩擦。
强化训练
当受伤部位基本功能恢复之后,康复训练需要进入到强化时期,在这个阶段进行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肌肉耐力、力量以及平衡能力,能够帮助我们为正常运动做准备。训练内容也会更加接近日常运动要求,比如冲刺、跳跃等高强度活动,能够帮助我们在安全的状态下重新适应运动强度。
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出现伤口裂开现象,要保持冷静,需要立刻使用干净纱布来压迫伤口,避免存在出血问题,并且需要做到及时就诊。如果是动物咬伤导致的伤口,需要对伤口彻底清洗,必要时候需使用抗生素,并且打狂犬疫苗。
总之,当出现伤口后,正确的护理方法对促进伤口愈合意义重大,通过上述这些步骤,能够让我们在生活当中更好地应对存在的小伤口。然后,当遇到复杂且严重的伤口时候,我们也要及时就医,避免治疗被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