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的时候,气温降低,学年推进,校园里会悄悄出现一个“不速之客”——流感。不像重病那么让人紧张,但它会悄悄传遍教室、宿舍、食堂等地方,带走了同学们的活力和专注力。在中小学和大学这样的地方,一旦发生,一个班级或者整个年级都可能中招。那该怎样面对每年都有可能出现的流感这个小麻烦?做护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有没有办法防止它?这篇文章从“学校”开始,来说说这件事。
一、流感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说明,流感≠感冒,虽然咳嗽、流鼻涕、发烧、没劲这些症状都可能出现,但是流感的“杀伤力”可不一般。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甲型、乙型等好几个类型。它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常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就像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微粒。所以,在教室里,一个同学得流感,几天就可能传染给很多人。而且,流感来势凶猛,发烧快,身体酸痛,有些学生一下子烧到39度以上,影响学习和睡觉,严重者还需住院。对于抵抗力差的小学生、青春期体质起伏不定的初中生以及长期复习考试的大学生来说,流感可不是小病。
二、护理环节上,别把“照顾”想简单了
流感高发时,学校护理工作压力很大,校医室或护理室既要应对高烧学生,又要指导班级和家长共同防控。护理过程中,格外要留意以下几点:
1.观察第一时刻:
发热超37.8度,头疼,咽喉痛明显,应立刻向老师汇报,经校医初步判断后,由家长带回家观察或者就诊,不是每个发热都是流感,但处在传染期,早发觉,早隔离更重要。
2.卧床期间的护理要点:
返家休养时,家长要留意这些事:要常常量体温,仔细查看孩子的症状有无变化,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给孩子换洗衣物与被褥,让孩子好好休息,多喝水,吃清淡的食物。如果孩子咳嗽得很厉害或者发烧超过三天,就要去看医生。
3.恢复后别急着返校: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退烧就可以马上回学校,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流感病毒的排毒期比流感症状的持续时间还要长,所以至少在退热后的48小时,身体状况稳定、精神状态良好的时候再回学校。
三、学校防线靠大家:预防重在“集体意识”
流感预防,不能全指望护理,还得靠大家配合。在学校里,有效的防控措施要靠学生、老师、校医和家长一起努力。
1.打疫苗别拖延:
每年9~11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即便无法完全挡住病毒,也能大幅度降低被感染的概率及重症风险。各地学校和社区卫生中心可联手,在学校里举办流感疫苗接种日,以提升接种比例。
2.捂嘴咳嗽很重要:
别小看这些“小动作”,教室里放点免洗洗手液,餐前如厕后养成洗手习惯,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老师可以在班会或者课间加强卫生习惯的提醒,形成“大家都在注意”的氛围。
3.保持通风,勤消毒:
早晚开窗通风,定期给课桌、门把手、电灯开关等接触频繁的地方消毒,这是防止病毒在空气中和物体表面停留传染的关键措施。打扫卫生不只是保洁阿姨的事情,值日生轮流帮忙,也更有责任心。
4.尽量避免带病上课:
有学生为了赶作业、复习考试,感到不适也不请假,硬着头皮来上课,结果传染给一屋子同学。这时候,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很重要,要让学生知道“休息不是偷懒”,而是对自己负责、对大家负责。
总之,流感虽有季节,但它的危害远超几天的发烧不适,尤其在学校这样的集体生活空间,一点疏忽就可能造成大面积感染。护理是补救,预防才是上策。
所以,与其被它“袭击”,每年才想着怎么照顾、怎么隔离,不如早早地建立一套完整的“校园防线”:疫苗、洗手、通风、休息、观察、配合,一个环节都不能少。让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校园里成为习惯,守护每一位同学的专注与活力,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开始。
愿新学期教室中唯闻朗朗书声,无咳嗽之声。让每一份努力都在健康中开花结果,每一次上课都充满朝气与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