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终身服药?擅自停药会有哪些风险?

时间 :2025-03-14 作者 :贾德权 来源:兰陵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高血压身为全球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当中的一种,正悄然无声地对数亿人的健康构成威胁,它是心血管疾病背后的推动因素,是脑卒中、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引发源头,于高血压的治疗进程里,患者最常感到困惑的问题便是:“我是不是得终身服药?要是擅自停药会出现什么情况?”。

一、多数患者需终身服药:病因复杂与血压控制是关键

1.病因复杂,药物干预不可替代

高血压的形成原因并非由单一因素造成,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以及长期精神压力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了一张极为复杂的致病网络,就原发性高血压而言,其病因涉及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紊乱等生理机制,这些变化无法凭借短期生活方式调整得以完全扭转。药物成为控制血压的关键手段。

2.血压控制是预防并发症的“生命线”

当收缩压每上升10mmHg的时候,脑卒中的风险会增加53%,冠心病的风险会增加31%,长时间血压处于失控状态会致使心脏左心室出现肥厚情况、肾小球发生硬化、眼底动脉出现出血等一系列靶器官损害现象,降压药物借助扩张血管、减少血容量以及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等机制,把血压稳定在安全范围之内,降低并发症风险。比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起到降压作用,还可以改善心肌重构状况,保护肾功能。

二、擅自停药的五大风险:从血压反弹到器官衰竭

1.血压“过山车”:从反弹到危象

当药物突然停止使用之后,血压有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内回升到治疗之前的水平,甚至会比之前更高,这样剧烈的波动会对血管壁造成冲击,致使内皮受到损伤,使得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加快,在极端情形下,有可能会引发高血压危象,其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甚至出现昏迷的情况,此时需要紧急送往医院。

2.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飙升

血压失控对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而言,犹如一种加速恶化的因素,当停止用药之后,心脏为了维持供血,就需要更加用力地进行收缩,而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会使得左心室出现肥厚现象,最终有可能朝着心力衰竭的方向发展,脑部的血管由于长期承受高压,已经变得较为脆弱,一旦血压急剧上升,就有可能引发脑出血或者脑梗死。擅自停药的高血压患者,其脑卒中的风险会增加至原来的3倍。

3.靶器官损害“加速跑”

肾脏方面,血压出现反弹的情况会使肾小球内压力加重,引发蛋白尿以及血肌酐升高的现象,最终有可能朝着尿毒症的方向发展。

眼睛:视网膜动脉硬化、出血风险增加,严重者可致失明;

心脏:除左心室肥厚外,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

三、科学管理:终身服药≠被动治疗

1.遵医嘱用药:个性化方案是核心

医生会依据患者的年龄、血压水平以及并发症状况,从包含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这五大类的降压药当中挑选最为适宜的组合,举例来说,老年患者或许会优先选用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而糖尿病患者相对而言更适合ACEI或者ARB

2.生活方式干预:药物的“黄金搭档”

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5克,增加钾摄入(如香蕉、菠菜);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体重管理:BMI控制在18.5-23.9kg/m²;心理调节:通过冥想、瑜伽缓解压力,避免情绪波动。

3.定期监测:血压的“晴雨表”

将家庭自测血压这种方式与动态血压监测相互结合起来,可对血压控制状况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估,要是血压一直处于小于130/80mmHg的水平,并且这种稳定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那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不过绝对不可以自己擅自停药。

高血压的治疗犹如一场漫长的战役,终身服药并非沉重负担,实则是对生命致以的郑重承诺,倘若擅自停药,说不定使前期治疗付诸东流,甚至需付出生命的代价,患者应当与医生构建起长期的信任关系,定期前往复诊,适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借助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对药物的依赖程度,达成“药物与生活”并行的双重控制效果。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