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文化历经漫长岁月不断传承发展的历史进程里,中药材身为治病救人发挥关键作用的核心要素,其质量的好坏优劣直接关联着治疗效果以及人体健康状况,然而当前市场之中的中药材呈现出种类繁杂、品质参差不齐的状况,真假难以分辨,使得众多消费者在进行购买的时候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
一、冬虫夏草:珍稀药材的“真假博弈”
冬虫夏草作为一种名贵的滋补药材,由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以及稀缺性,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追捧,正品冬虫夏草是由虫体和子座相连构成的,其中虫体类似蚕,其表面呈现出深黄色或者黄棕色,看起来较为粗糙,而且背部的环纹十分明显,按照一条粗三条细这样的规律进行排列,靠近头部的环纹相对较细,虫体上的黑点较少甚至没有。腹面有8对足,中间的4对比较明显,并且带有草菇的气味,那些品质上乘的冬虫夏草,虫体色泽黄亮且丰满、肥大,断面呈现类白色并且充实,子座也很完整。
市场之中存在着大量的伪品,亚香棒虫草的虫体表面呈现出灰褐色,其背部的环纹粗细排列并不规则,虫体上的黑点数量较多,并且没有草菇的气味,地蚕呈现为两端略微尖锐的纺锤形状,其表面为黄白色或者棕褐色,没有足也没有子座,气味较为微弱,味道偏甜,在浸水之后容易出现膨胀的情况,人造虫草是利用面粉、薯粉等依靠模压加工制作而成,其外形类似冬虫夏草但是却没有子座,表面为黄白色或者红黄色,环节十分明显,质地较为坚实,气味微弱,味道清淡,放在口中咀嚼会有发粘的感觉并且带有颗粒感。
二、天麻:辨识“鹦哥嘴”与“肚脐眼”
天麻作为一味在中医药领域较为常用的中药材,其正品形态呈现为椭圆形或者长条形,其表面分布着点状的环纹,在顶端位置存在着类似鹦哥嘴形状的芽,而在另一端则有着如同肚脐眼模样的疤痕,经过长时间咀嚼会有粘性,尝起来略带甜味并且还带有类似马尿的气味。
伪品天麻各自存在着明显破绽,芭蕉芋的顶端并没有呈现出鹦哥嘴状的芽,另一端也不存在肚脐样的疤痕,并且不有马尿味,马铃薯的表面没有点状环纹,顶端以及另一端都没有相应的特征,咀嚼起来会有马铃薯的味道,大丽菊根呈现为纺锤形,同样缺少点状环纹、鹦哥嘴状芽以及肚脐样疤痕。
三、金银花:黄绿棒状花蕾的真伪之分
金银花一般是以其花蕾作为入药的部分,正品金银花的花蕾呈现出黄绿色,形状为棒状,上部较为粗壮,而下部相对较细,并且大多是处于干燥状态的花蕾。
在常见的伪品之中,山银花呈现出灰棕色或者红棕色,并且花朵大多处于开放的状态,另外存在一些不法商家,他们在金银花里喷洒糖水,之后又掺入细沙来增加重量,如此一来,这种经过掺假处理的金银花对药材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四、川贝母:“怀中抱月”辨真伪
川贝母的商品主要分为松贝、青贝以及炉贝这三种类型,松贝呈现出圆锥形或者近乎球形的形态,其两瓣鳞叶在大小方面存在着较为较大的差异,其中大瓣紧紧地包裹着小瓣,而未被包裹的部分呈现出新月形状,这便是所谓的“怀中抱月”,松贝的顶端是闭口的状态,基部较为平整,可稳稳地放置,被称作“观音坐莲,怀抱子”,其味道带有一丝甘甜,同时还略微带有一些苦味。青贝的外形为扁球形或者类圆形,它的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互相对且抱合在一起,顶端有的是闭口状态,有的则是微微开口,味道较为清淡,也带有一点苦味,炉贝呈现出长锥形,单个的鳞瓣略微类似于马牙,顶端稍微有些尖并且出现开裂的情况,在大小方面并不区分颗粒的大小。
在伪品方面,东贝母的外观呈现出黄白色,其形状为卵圆形或者圆锥形,一般情况下,能看到一片鳞叶格外大,而另一片鳞叶则呈现出米粒心芽状,个头较小的东贝母大多时候会被用来冒充松贝母,只是它的底部并不平整,味道十分苦涩,一轮贝母的基部会突出许多鳞芽,其断面呈现角质状,这与川贝母断面粉状的特征有所不同。
对于中药材的真伪鉴别而言需要我们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并且用心去分辨,当我们购买中药材的时候应该选择像大型药店、医院药房这类正规的渠道,同时还要提升自身的鉴别能力,如此才可以避开购买过程中出现的误区,保证用药安全且有效,最终使得中药材切实发挥出其治病救人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