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中医如何治疗乳腺增生

时间 :2025-03-14 作者 :于再学 来源: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妇幼保健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其症状表现为乳房胀痛,且可触及肿块。中医将其归类为“乳癖”,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及气血运行不畅有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藏精,一旦脏腑功能失衡,就会导致气滞血瘀或痰凝阻络,进而引发乳腺增生。那么,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中医会通过哪些具体方法来治疗乳腺增生呢?

一、中医对乳腺增生病因的认识

1.肝气郁结:长期情绪不畅、压力过大,会致使肝气郁结,气机阻滞于乳房,经络不通,从而出现乳房胀痛、肿块等症状。

2.痰凝血瘀:脾主运化,若饮食不节制或思虑过度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就会生痰湿。痰湿与郁气相结合,阻滞乳络,便会形成肿块。

3.冲任失调:肾为先天之本,若肾气不足,冲任二脉失调,气血运行就会紊乱,乳房得不到充分濡养,容易引发增生。

4.生活习惯: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过多食用辛辣油腻食物等,也会加重体内阴阳失衡,诱发或加重乳腺增生。

二、常见辨证分型及对应治法

1.肝气郁结型

1)主要症状:乳房胀痛明显,肿块会随情绪波动而变化(生气时症状加重,心情舒畅时减轻),常伴有烦躁易怒、口苦、月经不调(经前胀痛加剧)等症状。

2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3)常用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包含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等),能够调节肝气,缓解乳房胀痛。

2.痰瘀互结型:

1主要症状:乳房肿块质地较硬,胀痛较轻但持续存在,肿块边界不清,可能伴有胸闷、痰多、月经有血块等症状

2治法:化痰散结,活血化瘀。

3常用方药:失笑散合二陈汤加减(包括蒲黄、五灵脂、半夏、茯苓、陈皮等),可以化解痰湿与瘀血,缩小肿块。

3.冲任失调型

1主要症状:乳房胀痛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经后缓解),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月经量少或色淡等症状,多见于中年女性。

2治法:调理冲任,温肾健脾。

3常用方药: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天等),能够补充肾气,调节冲任二脉。

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1.中药外敷:将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功效的中药(如乳香、没药、麝香、芒硝等)研成粉末后调成糊状,敷于乳房肿块处,通过皮肤渗透发挥作用,缓解局部胀痛,适合肿块明显的患者。

2.针灸:选取膻中、乳根、太冲、足三里等穴位,通过针刺调节经络气血,起到疏肝健脾的作用,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周进行2-3次。

3.艾灸:对于虚寒体质或冲任失调的患者,可艾灸关元、气海、肾俞等穴位,以温通经络、补养气血,增强治疗效果。

4.推拿按摩:沿着乳房周围的经络(如肝经、胃经)进行轻柔按摩,手法主要以推、揉、按为主,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胀痛。但需注意避开肿块用力按压,建议由专业医师操作。

5.耳穴疗法:在耳朵上的乳腺、肝、脾、肾等对应穴位贴压王不留行籽,通过刺激耳穴调节脏腑功能,辅助缓解症状患者可自行按压,方便易行。

四、生活调理与预防

1.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生气,可通过听音乐、运动等方式疏解压力,减少肝气郁结的发生

2.饮食调整:少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避免食用含激素的保健品;多吃山药、薏米、海带、冬瓜等具有健脾化痰、散结作用的食物。

3.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和肾气。

4.适度运动:选择散步、瑜伽、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方式,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

5.定期复查:中医治疗需要坚持一段时间(通常为1-3个月),同时需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总之,中医治疗乳腺增生以“疏肝、化痰、活血、调冲任”为核心,通过整体调理改善体质,减少疾病复发,适合病程较长、症状与情绪或月经相关的患者。但需注意,个体差异较大,治疗方案需个性化,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