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急诊科护理早期识别危重病情要点

时间 :2025-03-07 作者 :梁爽 来源: 聊城市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在急诊科病情的复杂性和紧迫性远超其他科室,患者可能因创伤、突发疾病等原因被紧急送入,急诊科护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识别危重病情,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第一步。本文将科普急诊科护理早期识别危重病情的核心要点。

一、快速评估生命体征

1.呼吸

频率与节律:成人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若呼吸频率>28次/分钟或<8次/分钟,需高度警惕。呼吸急促可能是肺部疾病、休克或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呼吸过缓则可能由药物中毒、颅内压增高等引起。

异常呼吸模式:出现潮式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变浅慢后暂停)、叹气样呼吸或点头样呼吸,常提示脑干损伤或呼吸中枢衰竭;鼻翼扇动、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则表明严重呼吸困难,需立即开放气道。

血氧饱和度:SpO?<90%时,患者已处于低氧血症状态,需紧急吸氧或机械通气支持。

2.休克与心脏骤停信号

血压监测: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值下降超过30%,提示休克风险。需结合患者症状判断类型:感染性休克常伴高热、皮肤潮红;失血性休克则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

心率与脉搏:心率>140次/分钟或<40次/分钟均为危急信号。心率过快可能导致心脏泵血不足,过慢则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脉搏细速、触诊不清可能是循环衰竭的前兆。

皮肤与黏膜: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若出现发绀、花斑、四肢厥冷,提示末梢循环障碍,需立即扩容或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3.警惕中枢神经系统急症

若患者突然出现意识模糊、谵妄、抽搐或呼之不应,可能由脑卒中、低血糖、中毒等引起,需进一步排查病因。瞳孔变化: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可能是脑疝或颅内出血;针尖样瞳孔常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或脑干损伤。

二、聚焦症状细节:从蛛丝马迹中锁定危机

1.胸痛:警惕致命性急症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压榨性胸痛伴胸闷、出汗、恶心,持续不缓解,需立即行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检测。

主动脉夹层:突发撕裂样胸背部疼痛,常伴有血压异常升高或双上肢血压差>20mmHg,需紧急影像学检查确诊。

肺栓塞:胸痛伴呼吸困难、咯血、晕厥,多见于长期卧床或术后患者,需排查D-二聚体和肺动脉CTA。

2.腹痛:区分急腹症的轻重缓急

外科急腹症:突发剧烈腹痛伴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可能是胃肠穿孔、阑尾炎或肠梗阻;若伴有休克症状,需警惕肝脾破裂。

内科急症:上腹痛伴恶心、呕吐,可能是急性胰腺炎或胃溃疡;下腹痛伴腹泻,需排除急性肠胃炎或女性患者宫外孕破裂。

3.创伤评估,针对多发伤患者排查:心脏损伤,听诊心音、评估循环状态;呼吸功能,检查有无气胸、血胸;腹部损伤,超声或CT排查内脏破裂;脊柱损伤,避免随意搬动,防止二次伤害;颅脑损伤,观察瞳孔和意识变化;骨盆骨折,警惕失血性休克;四肢骨折,注意血管、神经损伤;动脉损伤,止血同时评估远端血运;神经功能,检查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

三、特殊人群与高危因素

1.老年人与儿童

老年人:因机体反应迟钝,可能掩盖严重病情(如肺炎无发热、心肌梗死无胸痛),需重点关注精神状态、食欲和活动能力的变化。

儿童:无法准确描述症状,若出现拒食、哭闹不止、面色发灰,或体温>39℃伴抽搐,需立即评估感染或神经系统急症。

2.慢性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突发意识障碍,需鉴别低血糖昏迷(出汗、手抖、心慌)与酮症酸中毒(呼气烂苹果味、深大呼吸)。

高血压患者:血压骤升伴头痛、视力模糊,警惕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

四、辅助检查与动态监测

急诊科护理人员需快速完成基础检查,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心电图捕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急症;鉴别低血糖昏迷与高血糖高渗状态;评估酸碱平衡和呼吸功能;快速排查气胸、心包积液、腹腔出血等。

在急诊科每一秒都关乎生死。护理人员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在复杂多变的病情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了解这些要点也能在紧急时刻保持冷静,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急救保障生命健康。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