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无论是因运动损伤、意外摔倒还是其他原因导致,在医院完成紧急治疗后,居家护理阶段对于骨折愈合、功能恢复以及预防并发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科学的居家护理方法,不仅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还能加快康复进程,重返正常生活。接下来详细介绍骨折患者居家护理的常识。
一、基础护理
1. 将患者的居住空间调整为安全便捷模式。确保地面干燥防滑,及时清理杂物,避免患者在行动时被绊倒;在卫生间、走廊等区域安装扶手,方便患者起身和行走;调整床铺高度,以患者坐在床边时双脚能平稳着地为宜,必要时使用床栏防止夜间翻身坠落。
2. 根据骨折部位不同,采取合适的体位。如腿部骨折,在卧床时可在小腿下方垫薄软枕,使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上肢骨折可使用三角巾悬吊,保持肘关节屈曲90度,置于胸前舒适位置,避免长时间下垂加重水肿。同时,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一次,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引发压疮,翻身时要保持骨折部位稳定,避免移位。
二、饮食护理
1.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豆制品、虾皮、海带等。搭配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动物肝脏、蛋黄等,促进钙的吸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2. 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瘦肉、鸡肉、鱼肉、蛋类、奶类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每天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以促进骨折部位的组织修复。
3.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利于骨折愈合,可多吃橙子、柠檬、草莓、猕猴桃、青椒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卧床期间便秘,常见的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水果如香蕉、苹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康复训练
1. 早期训练:此阶段骨折部位尚不稳定,主要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以腿部骨折为例,患者可在卧床时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即下肢伸直,用力绷紧大腿肌肉,保持5- 10秒后放松,每组10- 15次,每天进行3- 4组;上肢骨折可进行握拳、伸指等简单动作,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2. 中期训练:随着骨折部位逐渐稳定,可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膝关节骨折,在去除外固定后,可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从被动屈伸开始,借助他人或器械辅助,逐渐过渡到主动屈伸;上肢骨折可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动作,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暴力。
3. 后期训练:骨折基本愈合后,重点进行肢体的力量和协调性训练。可借助器械进行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肢体的拉伸和收缩练习;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可逐渐进行站立、行走训练,从借助拐杖或助行器开始,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上肢骨折患者可进行握力器训练、精细动作练习,如捏豆子、写字等,恢复手部功能。
四、伤口及外固定护理
1. 伤口护理:如果骨折伴有伤口,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按照医生的要求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味等情况。若发现伤口出现脓性分泌物、发热、疼痛加剧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2. 外固定护理:无论是石膏固定还是夹板固定,都要注意观察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查看手指或脚趾是否有发紫、麻木、肿胀等现象,若出现此类情况,可能是外固定过紧,应立即联系医生调整。同时,保持外固定装置的清洁,避免沾水,防止石膏软化或夹板松动失去固定效果。如果是使用牵引治疗,要保证牵引装置的正确位置和有效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增减或改变。
骨折患者的居家护理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科学的基础护理、合理的饮食安排、有效的康复训练、精心的伤口及外固定护理以及贴心的心理关怀,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康复期,重新拥抱健康生活。在护理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