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经内科,许多患者由于脑卒中、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疾病导致长期卧床或行动受限,极易发生压疮(压力性损伤)。压疮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还可能引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科学的翻身护理和压疮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正确翻身、选择合适的体位、使用减压工具,以及日常护理技巧,帮助护理人员和家属有效预防压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压疮是如何形成的?
压疮是由于长时间的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导致局部缺血、缺氧,最终引发组织坏死。常见于骶尾部、足跟、髋部、肩胛骨、肘部等骨突部位。
高危人群
-长期卧床患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昏迷患者)
-营养不良或脱水患者(皮肤弹性差,修复能力弱)
-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伤口愈合慢)
-大小便失禁患者*潮湿环境加速皮肤破损)
二、翻身护理:关键预防措施
1.翻身频率
-每2小时翻身一次(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调整)
-使用翻身记录表,确保按时执行
-夜间也不能忽视,可借助气垫床减少翻身频率
2.正确翻身方法
(1)单人协助翻身(以平卧翻向侧卧为例)
1.移向床的一侧:先让患者双手交叉于胸前,屈膝,护理人员一手扶肩,一手扶髋,向对侧移动。
2.翻身动作:一手托肩,一手托髋,缓慢转向侧卧位(30°~40°)。
3.调整体位:背部垫软枕,上腿屈曲,下腿伸直,避免髋关节内旋。
(2)双人协助翻身(适用于体重较重或活动障碍患者)
-两人分别站于床两侧,同步托住患者肩、腰、髋部,协调翻身。
-避免拖拽,减少摩擦。
3.不同体位的摆放技巧
-侧卧位:背部垫长枕,双腿间放软垫,避免膝盖直接相压。
-仰卧位:足跟悬空(可用枕头垫高小腿),骶尾部使用减压垫。
-半卧位(适用于进食或呼吸不畅患者):床头抬高≤30°,避免身体下滑导致剪切伤。
三、防压疮的辅助工具
1.减压床垫
-静态空气垫:适合轻度风险患者
-交替充气气垫床:适用于高风险患者,自动变换压力点
-凝胶垫或记忆棉垫:用于轮椅或座椅减压
2.局部减压装置
-足跟保护套:防止足跟压疮
-骶尾减压坐垫:用于长期坐轮椅患者
-肘部/踝部软垫:减少骨突部位摩擦
3.皮肤护理用品
-屏障霜(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免受潮湿刺激
-水胶体敷料:用于易摩擦部位(如骶尾部)
四、日常护理要点
1.皮肤检查
-每天至少检查一次,重点关注骨突部位
-观察皮肤是否发红、发热、破损,按压后是否褪色(不褪色提示可能已形成压疮)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及时清理汗液、尿液、粪便,避免刺激皮肤
-使用温和的pH平衡清洁剂,避免碱性肥皂
-避免用力擦拭,可用轻拍方式吸干水分
3. 营养支持
-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牛奶、鱼肉)促进组织修复
-补充维生素C、锌,增强皮肤抵抗力
-保证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导致皮肤干燥
五、压疮的分期与紧急处理
如果发现压疮,应立即调整护理方案,并根据分期处理:
-1期(红斑期):皮肤发红,未破损→加强减压,避免继续受压
-2期(水疱/浅溃疡):表皮破损→消毒后覆盖水胶体敷料
-3期(深溃疡)及更严重:需专业医疗处理,可能需清创、抗生素治疗
六、总结
压疮的预防胜于治疗,而翻身护理是核心措施。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做到:
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正确摆放体位,使用减压工具每天检查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提高皮肤抵抗力。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大幅降低压疮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本指南能帮助护理人员和家属更好地照顾卧床患者,让康复之路更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