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这个医学术语或许让人感到陌生,但其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名称——“中风”,却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作为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了解其本质与早期症状识别方法,对及时救治和降低危害至关重要。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进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医学上根据发病机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死”,是因为脑部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就像田地因水渠堵塞无法得到灌溉而干涸一样,约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80%。常见类型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是主要诱因。
出血性脑卒中则是脑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周围,形成血肿压迫正常脑组织,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常见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就属于此类。高血压、脑动脉瘤破裂是引发这类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如同水管因压力过大或管壁薄弱处破损漏水,对大脑造成严重冲击。
如何识别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脑卒中发病急,但并非毫无征兆,掌握早期症状识别方法,就能为抢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国际上通用“FAST”原则,在国内也延伸出更符合国人记忆习惯的“中风120”口诀。
“FAST”原则中,“F”(Face,脸)指观察面部是否对称,有无一侧嘴角歪斜;“A”(Arm,手臂)是让患者双臂平举,看是否有一侧手臂无法抬起或抬起后迅速下垂;“S”(Speech,言语)代表聆听患者讲话,判断是否存在言语不清、表达困难;“T”(Time,时间)强调一旦发现上述任何症状,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争分夺秒就医。
“中风120”口诀更加通俗易懂,“1”代表“1张不对称的脸”,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是否僵硬、嘴角是否歪斜;“2”表示“两只手臂平行举起,单侧无力”;“0”谐音“聆”,指“聆听讲话是否清晰”。这三个简单动作,能帮助普通人快速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
除了上述典型症状,脑卒中还可能出现其他表现。比如突发的剧烈头痛,与以往的头痛不同,程度更重,还可能伴有呕吐;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眼前发黑;突然的眩晕,感觉天旋地转,平衡失调,走路不稳;以及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存在,一旦发现,都要立即采取行动。
脑卒中的发生往往就在一瞬间,早期症状识别如同与时间赛跑。每个人都应掌握这些知识,当身边有人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同时,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