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了解中风前的预警信号,做好识别与预防工作,对守护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中风前的预警信号
中风发作前,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常见的预警之一,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比如拿东西时突然拿不稳,走路时一侧肢体不协调、拖地等;也可能出现短暂的言语不清,说话含糊、词不达意,或是听不懂别人说话;还可能出现单眼黑矇,即一只眼睛突然眼前发黑,视物不清,但在短时间内又恢复正常,这些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通常不超过24小时,但却是身体发出的“危险警报”。
此外,频繁打哈欠也可能是中风的预警。当大脑血管逐渐狭窄,供血不足时,脑组织会因缺氧刺激呼吸中枢,通过打哈欠来获取更多氧气。若在无疲劳、睡眠充足等情况下,频繁打哈欠,应引起警惕。还有突然的眩晕,感觉天旋地转,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平衡感失调,走路不稳,如同醉酒一般,这也可能是中风即将来临的信号。
如何识别脑卒中
快速识别脑卒中,可牢记“中风120”口诀。“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比如一侧嘴角歪斜;“2”代表两只手臂平行举起,是否有单侧无力,无法抬起或抬起后很快下垂;“0”代表聆听讲话,是否言语不清,表达困难。若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需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预防脑卒中的方法
在预防方面,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是关键,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如鱼类、豆类等,减少油炸食品、腌制食品、动物内脏等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同时,要坚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搭配适量的力量训练,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
控制基础疾病同样重要。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高血脂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降低血脂水平;糖尿病患者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治疗等方式,维持血糖稳定。
此外,戒烟限酒也不容忽视。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栓形成,饮酒过量则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中风风险。戒烟和适量饮酒,有助于保护血管健康。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过大会引起血压波动,增加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几率。
了解中风前的预警信号,掌握快速识别方法,并积极做好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每个人都应重视自身健康,从日常生活点滴入手,为预防脑卒中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