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季,游泳成为了众多人喜爱的消暑运动。然而,不少人在游泳后会遭遇耳朵疼痛的困扰,其中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外耳道炎。作为一名耳鼻喉科护士,我深知这种不适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些预防“外耳道炎”的游泳防护技巧,让大家能畅快游泳,远离耳部烦恼。
1.外耳道炎与游泳的关联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游泳时,水容易进入外耳道,若未及时清理,外耳道就处于潮湿的环境,为细菌、真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此外,游泳时反复的耳部摩擦,或者用不干净的器具掏耳朵,都可能损伤外耳道皮肤,进一步增加感染的风险。
耳部检查:在计划游泳前,最好先到耳鼻喉科进行耳部检查。特别是本身就有耳部疾病,如中耳炎、外耳道湿疹等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给出能否游泳的建议。对于耳部健康的人,检查也能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防患于未然。
选择合适的游泳场所:尽量选择水质合格、卫生条件好的游泳馆。干净的水质能减少水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对外耳道的刺激和感染风险。可以观察游泳馆的公示信息,了解其水质检测情况,同时注意游泳馆的环境整洁程度,如更衣室、淋浴间是否干净卫生。
2.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
耳塞:优质的耳塞能有效阻挡水进入外耳道。在选择耳塞时,要注意材质柔软、贴合耳道。硅胶耳塞是不错的选择,它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根据耳道形状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形,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佩戴时,先将耳塞搓细,然后轻轻塞入耳道,等待耳塞回弹充满耳道。
泳帽:合适的泳帽不仅能减少水的阻力,还能对耳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选择能包裹耳部的泳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直接冲击耳部,降低水进入外耳道的几率。
3.游泳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跳水和呛水:跳水时,水对耳部的冲击力较大,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或外耳道损伤。尽量选择平缓入水的方式,如从泳池边慢慢滑入水中。同时,游泳过程中要掌握好呼吸节奏,避免呛水。一旦呛水,水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症,进而影响到外耳道。如果不小心呛水,应及时将头偏向一侧,轻轻按压鼻翼,让水从鼻腔排出,避免用力擤鼻,防止水逆流入中耳。
不要随意掏耳朵:在泳池中,手部难免接触各种设施,容易沾染细菌。如果在游泳过程中感觉耳朵不适,千万不要用手或其他不干净的物品掏耳朵,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带入细菌引发感染。可以尝试轻轻牵拉耳廓,通过改变外耳道的形状,让水自然流出。
4.游泳后的耳部护理
及时清理外耳道积水:游泳结束后,应尽快清理外耳道内的积水。常见的方法有:
单脚跳跃法:将头偏向一侧,使进水的耳朵朝下,然后单脚跳跃,通过震动让水流出。比如左耳进水,就把头偏向左边,用右脚单脚跳跃,这样有利于水借助重力和震动从外耳道流出。
棉签擦拭法:使用干净、柔软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但注意不要将棉签插入过深,以免损伤鼓膜。一般插入外耳道1- 2厘米,轻轻转动棉签吸干水分即可。
保持外耳道干燥:清理完积水后,可以使用吹风机的低温档,距离耳部约10-15厘米,轻轻吹干外耳道。注意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以感觉外耳道微微温热为宜。此外,在游泳后短时间内,尽量避免再次让水进入外耳道,如不要马上洗澡、淋浴时注意避免水直冲耳部等。
耳部按摩:游泳后适当进行耳部按摩,有助于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增强耳部的抵抗力。可以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揉搓耳垂,每次1- 2分钟,然后向上提拉耳廓,再轻轻按摩耳周。
总之,只要我们在游泳前后做好耳部的防护和护理工作,就能有效降低外耳道炎的发生几率,尽情享受游泳带来的乐趣。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耳部健康,掌握这些游泳防护技巧,让每一次游泳都成为一次愉快的体验。如果游泳后耳部不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