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传统雷火灸遇上现代病痛:看中医外治如何击退带状疱疹

时间 :2025-02-28 作者 :孙平 来源: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非药物绿色疗法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带状疱疹,这个让许多人闻之色变的疾病,民间俗称“缠腰龙”“蛇串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一旦发病,患者往往会经历皮肤上簇集性水疱和如刀割、火烧般的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对抗带状疱疹的战场上,传统雷火灸这一中医外治手段,正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疗效。

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与病毒的“潜伏- 激活”特性密切相关。儿童时期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毒会在体内的神经节中潜伏下来。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过度劳累、压力过大、患有慢性疾病等,病毒就会被激活,沿着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引发炎症,出现红斑、水疱,同时伴随神经痛。传统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生多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导致的湿热内蕴,外感毒邪,湿热毒邪搏结,阻于经络,气滞血瘀有关。

雷火灸,是传统艾灸疗法的延伸与发展。它以经络学说为原理,用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条,在人体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烤。雷火灸燃烧时火力更猛、渗透力更强,借助药力和热力,能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当雷火灸遇上带状疱疹,其独特的治疗原理恰好对应了病症的病因病机。一方面,强大的热力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帮助带走炎性物质,减轻神经水肿和疼痛;另一方面,药物成分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所,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抑制病毒活性,促进水疱干涸结痂,加快皮损愈合。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雷火灸针对带状疱疹有着一套科学的操作流程。首先,医生会对患者的皮损部位及周围进行仔细评估,根据水疱分布、疼痛程度等确定施灸范围。施灸时,将雷火灸艾条点燃,距离皮肤2 - 5厘米,以患者能耐受的热度进行回旋灸、雀啄灸或温和灸。对于疼痛剧烈的区域,会适当增加施灸时间和频率。一般每周治疗3 - 5 次,一个疗程10 - 15 次。多数患者在接受几次治疗后,就能感受到疼痛明显减轻,水疱逐渐干瘪。

临床案例也充分证明了雷火灸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曾有一位65岁的患者,右侧腰腹部出现带状疱疹,疼痛难忍,夜间无法入睡,服用多种止痛药物效果不佳。在接受雷火灸联合中医辨证口服汤药治疗3 天后,疼痛开始缓解;1个疗程结束,水疱基本结痂脱落,疼痛大幅减轻;继续巩固治疗半个月后,疼痛完全消失,皮肤恢复如常,也未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这一常见的后遗症。

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雷火灸治疗带状疱疹有着独特优势。西医治疗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止痛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等,虽能控制病情,但部分患者仍会遗留长期的神经痛,且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雷火灸作为中医外治法,绿色安全,几乎无副作用,能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不仅能快速缓解症状,还能有效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当然,在采用雷火灸治疗带状疱疹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施灸过程中要避免烫伤皮肤,尤其是老年患者或皮肤感觉迟钝者;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休息,保持皮损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饮食上应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传统雷火灸在应对现代常见的带状疱疹时,凭借其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对中医外治法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雷火灸将在更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人受益于传统医学的智慧。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