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患病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肺功能评估能够客观地反映患者肺部的通气及换气功能,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关键依据。同时,日常护理是慢阻肺患者维持病情稳定、延缓疾病进展的重要环节,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评估方法以及日常护理要点,为改善慢阻肺患者的整体预后提供建议。
1慢阻肺的危害
慢阻肺对患者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随着病情进展,即使在静息状态下也可能会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慢阻肺还会累及全身多个系统。长期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引发心血管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会出现心慌、水肿等症状。同时,由于呼吸功能受限,身体患者活动减少,引发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而且,慢阻肺患者常常面临着沉重的心理负担,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不断恶化。
2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评估
肺功能评估是慢阻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开展肺通气功能检查,通过检测患者的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判断气道阻塞的程度,明确肺通气功能的损害情况。例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这一指标,是评估慢阻肺气流受限程度的关键参数,其数值越低,表明气流受限越严重。通过肺弥散功能测定,可明确肺泡毛细血管膜气体交换的能力。上述肺功能评估手段的合理运用,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针对性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缓解病情。
3慢阻肺患者的日常护理
3.1呼吸训练护理
腹式呼吸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患者可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放松全身肌肉,将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部,吸气时用鼻缓慢吸气,腹部隆起,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用口缓慢呼气,腹部凹陷,每次训练10 -15分钟,每天进行数次。缩唇呼吸则是让患者吸气时闭嘴用鼻吸入,呼气时将嘴唇撅起,如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吸呼比为1 :2,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增加气道内压,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有助于改善肺部气体分布,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最大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2饮食护理
患者应保证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营养素。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维持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E等抗氧化维生素,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轻氧化应激对肺组织的损伤。同时,要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生冷以及容易产气的食物,防止引起胃胀气、胃肠不适等症状,影响呼吸功能。
3.3运动护理
患者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踏车等运动项目。以散步为例,患者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散步时间和距离,一般建议每次散步20 - 30 分钟,每天进行1 - 2次,散步时要注意保持呼吸均匀,避免过度劳累。运动过程中,如有呼吸困难、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此外,也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呼吸肌的抗阻训练,如使用吸气阻力器等,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提高患者的最大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改善呼吸肌疲劳症状。
3.4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多关心患者,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烦恼和担忧,给予充分的安慰和支持。可以通过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信心。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病友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减轻心理压力,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