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麻醉如何为你巧妙按下疼痛“暂停键”

时间 :2025-02-21 作者 :黄长燕 来源:四川乐山市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麻醉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使用麻醉药物让患者整体或局部丧失感觉,达到无痛诊疗的目的。但是仍旧有许多人不了解麻醉的作用,因此文章主要就麻醉相关知识展开科普。

1.麻醉的作用有哪些?

麻醉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止痛:麻醉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止痛。麻醉药物可以切断神经信号传导,抑制疼痛,从而达到无痛操作的效果,是手术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重要前提,确保患者在无痛状态下完成诊疗操作,减少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例如无痛胃肠镜检查主要就是利用全麻让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胃肠镜检查,相比于常规胃肠镜检查来说,可以减少侵入性操作引起的不适反应,提高患者的接受度,改善检查体验。②松弛肌肉:在外科手术中,麻醉药物可以松弛骨骼肌肉,方便医生操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例如开腹手术中维持良好的肌松,可以确保术野清晰,减少组织牵拉引起的损伤。③镇静催眠:全麻药物可以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从而让患者在安静、舒适的状态下完成手术。例如静脉注射丙泊酚可以让患者快速入睡,且该药物持续时间短,停用后可快速苏醒,避免延迟复苏的情况发生。④减少手术应激反应:手术操作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使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影响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麻醉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手术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风险,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麻醉的类型有哪些?

目前麻醉根据作用范围与深度不同,主要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种类型。

(1)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麻醉药物或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麻醉药物,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让患者暂时丧失神志、痛觉、抑制反射并维持一定的肌肉松弛度,麻醉程度主要与麻醉药物浓度有关,具有较好的调控性。目前全身麻醉可以分为吸入性全麻、静脉全麻以及静吸复合全麻。吸入性全麻主要是将麻醉气体经呼吸道吸入血液,从而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常用吸入药物为七氟烷、地氟烷等。静脉全麻主要是指经静脉注入麻醉药物,从而达到抑制中枢神经活性的作用,具有诱导迅速、舒适度高、苏醒时间短、操作方便等优点,常用麻醉药物有丙泊酚、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等。静吸复合麻醉主要是将上述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减少吸入麻醉对呼吸道的刺激,具有协同麻醉的优点,在临床获得广泛使用。

(2)局部麻醉:局部麻醉简称局麻,主要是使用局麻药物暂时切断周围神经信号传导,从而让神经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并且可让患者保持意识清晰,适用于浅表、局限手术,常用的局麻药物为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目前临床常用的局麻技术包括以下几种:①表面麻醉:表面麻醉主要是使用穿透力强的局麻药物作用于黏膜表面,从而阻滞黏膜下的神经末梢,达到麻醉黏膜的效果,多用于眼鼻喉等部位的手术或内镜检查中。②局部浸润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主要是将局麻药物注射到手术区域的组织中,从而达到阻滞神经末梢的效果,多用于浅表手术或切开引流等操作中。③区域阻滞麻醉:区域阻滞麻醉主要是将局麻药物注射到病灶周围及底部,从而阻滞病灶周围的神经信号传导,多用于肿块切除操作,例如脂肪瘤切除、乳房纤维瘤切除等。④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主要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干从,组织信号传导,从而阻滞其支配区域。比较常见的阻滞部位为肋间、颈丛、臂丛等部位。⑤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主要是将局麻药物注入椎管,从而暂时阻滞神经传导。椎管内麻醉目前主要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阻滞以及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也被称为腰麻,其主要是将麻醉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脑脊液,也被称为半身麻醉,多应用于下腹部、下肢以及会阴部手术。硬膜外阻滞主要是将导管置入硬膜外腔注入麻醉药物,从而阻断神经传导,适用于长时间麻醉手术、术后镇痛。

结束语

麻醉的方法较多,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从而确保患者在无痛状态下完成诊疗操作,减少不良体验出现。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