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小儿腹泻的饮食调理与家庭护理指南

时间 :2025-02-21 作者 :张洪玲 来源: 河口区人民医院 儿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在季节交替或饮食不当时高发。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营养不良。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与家庭护理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加速康复进程。

一、饮食调理:分阶段调整,减轻肠道负担

腹泻期间,儿童肠道功能减弱,需根据病程阶段灵活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加重负担。

1.急性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

首选流质或半流质:如小米粥、山药粥、藕粉等,既能补充能量,又易于消化。避免高纤维食物(如芹菜、全麦面包)和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以免刺激肠道蠕动。

母乳与配方奶调整: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乳,但需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人工喂养者可选择稀释牛奶或腹泻专用奶粉(如无乳糖配方),降低乳糖不耐受风险。

短期禁食的适用性:若患儿呕吐频繁,可短暂禁食4-6小时,待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饮食。

2.缓解期:逐步恢复营养摄入

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羹、鱼肉泥等,但需少量多次喂养,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

增加高维生素食物:如苹果泥(果胶吸附肠道毒素)、胡萝卜汤(收敛肠道)、蒸熟的南瓜泥等,有助于修复肠道黏膜。

益生菌与益生元:酸奶、发酵乳制品或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可调节肠道菌群,缩短病程。需注意避免与抗生素同服,以免降低药效。

3.恢复期:强化营养支持

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腹泻停止后2周内,每日增加1次加餐,如软面条、蒸蛋羹等,帮助追赶生长。

补充微量元素:锌剂(如葡萄糖酸锌)可促进肠道黏膜修复,维生素AD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二、液体补充:预防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

1.口服补液盐(ORS

适用场景:轻度至中度脱水时,按每公斤体重20-40毫升/4小时的剂量分次服用。

自制替代方案:若无ORS,可用米汤加盐(500毫升米汤+1.75克盐)或糖盐水(500毫升水+10克白糖+1.75克盐)替代。

2.观察脱水信号

轻度脱水:尿量减少、口唇干燥、啼哭无泪。

重度脱水:精神萎靡、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若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就医。

3.避免高糖饮品

果汁、碳酸饮料等含糖量高,可能加重腹泻,应选择温开水或淡盐水。

三、家庭护理:细节决定康复质量

腹泻期间的护理需兼顾保暖、皮肤保护及病情监测,避免并发症。

1.腹部保暖

热敷缓解不适:用温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腹部,温度以40℃左右为宜,避免烫伤。

穿着调整:增加衣物或使用护肚兜,防止腹部受凉加重肠蠕动。

2.臀部护理

清洁与防护: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用力擦拭;涂抹护臀膏(如氧化锌软膏)预防红臀。

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干燥,避免尿液和粪便刺激皮肤。

3.病情监测

记录出入量:记录喂养量、尿量及大便次数,为医生判断脱水程度提供依据。

警惕并发症:若出现发热、血便、持续呕吐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

四、注意事项:避免误区,科学应对

1.谨慎用药

抗生素的滥用风险:病毒性腹泻无需抗生素,滥用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导致二重感染。仅在明确细菌感染(如脓血便)时遵医嘱使用。

止泻药的慎用:除非感染性腹泻,否则不建议使用止泻药,以免毒素滞留体内。

2.饮食卫生

餐具消毒:奶瓶、餐具需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食物安全:避免生冷食物,肉类、蛋类需彻底煮熟。

3.心理安抚

腹泻可能导致儿童情绪烦躁,家长需耐心陪伴,避免因焦虑加重病情。

小儿腹泻的康复需饮食、护理与监测三管齐下。饮食方面,急性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缓解期逐步增加营养,恢复期强化营养支持;液体补充需及时,首选口服补液盐;家庭护理需注重腹部保暖、臀部清洁及病情监测;同时避免滥用药物、注意饮食卫生。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脱水、血便等严重表现,需立即就医。通过科学护理,多数儿童可在3-7天内恢复健康,家长需保持耐心,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