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被称为“人体发动机”,不间断地为人体各组织器官输送血液。然而,这位勤劳的“工作者”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小状况,从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心电图能够通过对心脏的检查,捕捉心脏电信号,从而向我们传递心脏信息,就像是心脏健康的“晴雨表”。下面带你揭秘心电图,以期了解心跳的秘密!
一、什么是心电图?
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离不开电信号的指挥。心脏的窦房结就像是“指挥室”。能够规律发生电信号,指导心肌收缩与舒张,从而将血液泵向全身。而心电图通过肢体导联和胸导联,能够捕捉心脏电活动产生的电流,将其放大并记录下来,形成心电波形图。心电图中波形的高低、宽窄、形态变化,分别对应着心脏电活动的不同阶段。
二、心电图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
心电图检查操作简便、快速,且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伤害,因此是当前临床十分常用的一种心脏检查方法,可用于多种心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包括:
1、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早搏等。如在房颤时,可见P波消失,出现不规则的颤动波;室颤在心电图检查中可见QRS复合波消失,代之以混乱的波形。
2、心肌缺血,如冠状动脉疾病导致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可见ST段明显抬高,T波也可能出现倒置。
3、心肌肥厚,心电图可见QRS复合波的电压可能明显增高。
4、电解质失衡,如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可能出现T波高尖,低钾血症则可能出现U波异常增高。
因此,心电图能够辅助早期发现各种心脏疾病,评估心脏健康风险,对于已经确诊的心脏病患者,心电图还可以监测病情变化,评估药物治疗或手术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为突发胸痛、晕厥等急症急救提供信息,指导紧急处理,挽救生命。
三、心电图报告上的如何看?
一份标准的心电图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波形和间期:
1、P波:代表心房肌肉的收缩。一般P波是小而圆滑的,能够反映心房电活动的起始阶段。
2、PR间期:从P波到QRS复合波,反映了电脉冲从心房传导到心室的时间。正常情况下,PR间期一般为0.12~0.20s,过长或过短都可能提示传导系统异常。
3、QRS复合波:即心室肌肉的收缩。通常由一个向下的Q波、高耸的R波和向下的S波组成,宽度一般不超过0.12s,过宽可能提示心室传导延迟。
4、ST段:是QRS复合波之后到T波前的一段。通常为等电位线,反映心室电活动的稳定期。ST段异常抬高或降低,常可作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重要标志。
5、T波:即心室肌肉恢复到静息状态,代表心室舒张。T波正常情况下是圆滑且不对称的,异常T波形态可能提示电解质失衡或其他心脏问题。
6、QT间期:是从QRS复合波的开始到T波结束,反映心室从去极化到复极化的整个过程。长度受心率影响,过长或过短都可能与心律失常有关。
四、什么时候需要做心电图?
心电图可作为常规体检的项目,同时,在以下情况下更有必要进行心电图检查。
1、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心慌、气短、晕厥等症状。
2、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建议定期通过心电图监测心功能。
3、服用影响心脏功能的药物。
4、家族中有心脏病史患者,尤其有年轻人猝死病例。
五、心脏有问题,心电图一定能检查出来吗?
很多时候,一些朋友心脏很不舒服,但心电图检查显示正常,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心电图是分析心脏电活动的工具,只能够反映心脏的一方面。在判断心脏是否健康时,除了对心脏电活动进行检查外,还应检测心脏结构、冠状动脉等,如接受心脏彩超、心脏冠脉造影等,或进行24h心电图,以提高疾病检出率,避免漏诊。
心电图是临床医生了解心脏电生理活动的重要工具,在多种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洞察心脏的“心跳秘密”,必要时,医生还会根据患者情况,结合超声、冠脉造影等其他检查技术进行综合诊断,希望大家能够配合。